2025年全國高考,被稱為“玻璃娃娃”的湖北考生田艷青考出621分的優(yōu)異成績,患有“成骨不全癥”的她,曾經(jīng)歷過7次骨折,但身體的禁錮,并沒有擋住她的求學路。
湖北省巴東縣清太坪鎮(zhèn)青果山村,坐落于武陵山余脈之間。從縣城驅(qū)車約3小時,我們抵達了大山深處的田艷青家。
記者:這就是你的黑板了。
田艷青:小時候還是挺愛讀書的,看見一句話,喜歡的就會寫到墻上,有時候無聊也寫一寫。
記者:那就一直留在這兒。
田艷青:對,也沒擦。
記者:為啥不擦?
田艷青:可能也算一段回憶吧。
19歲的田艷青,身高定格在了1.4米。成骨不全癥,會導致骨骼生長受限,患者通常比同齡人矮小。
在5歲到10歲期間,田艷青骨折過七次,小學階段的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但她的世界因為一位支教老師而打開。高考成績揭曉的那一刻,田艷青立即拍下成績單發(fā)給那位老師,他們之間,延續(xù)著一段長達13年的特殊師生情。
田艷青:他是我的引路人。就像有一句話,教育就是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袁輝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
袁老師名叫袁輝。十三年前,6歲的田艷青進入姜家灣教學點讀小學。24歲的袁輝從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后不久,來到了湖北巴東支教。兩條看似平行的命運軌跡,在這個小山村交匯。
田艷青:袁輝老師當時剛來不久,我也不認識他,然后他就過來關心我,就說小朋友你怎么不和他們玩,然后我當時很害怕,我就很內(nèi)向的那種,就沒理他。
記者:這些你都記得清。
田艷青:對,我當時就覺得我這樣好像不太禮貌,我就又跑過去給袁老師說,我說我和他們不太一樣,我不能跑,不能跳,然后我就轉(zhuǎn)身走開了,當時袁老師應該就記住了我。
那個時候,田艷青還不知道自己患有成骨不全這種罕見病。她1歲多時,因為坐板凳時不慎滑倒,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骨折;5歲時,她和小狗玩耍時摔倒,再次骨折。父母給她的叮囑是不要隨意跑跳。但上學還不到一個月,她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再次骨折。
田艷青:我們家養(yǎng)了一只小狗,它就過來接我,然后我怕它把我撞飛了,我就往地下一蹲,然后就又骨折了,當時我爸媽很著急,就把我抱著,因為我們那邊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需要在我們那個學校門口等車,袁輝老師看到我就過來問我的情況,我爸爸媽媽就說我骨折了。
記者:小時候的記憶有多疼。
田艷青:就是那種劇痛的感覺,那個骨頭斷了,戳到肉上也很疼,而且那種感覺很可怕,就是你看到自己的骨頭折過去了,就跟看恐怖片一樣。我們家離醫(yī)院比較遠,在到醫(yī)院之前,一路上就是疼,而且那個山路很顛簸,坐車的話,每動一下都會疼。
骨折后,田艷青不得不在家休養(yǎng),袁輝開始了送教上門,為她補上落下的功課。
記者:袁輝老師來,你們吃驚不吃驚。
田艷青的母親 張彩林:挺吃驚的,挺意外的,
記者:你知不知道,他是一個大城市來的小伙子。
田艷青的母親 張彩林:知道,他當時到姜家灣來,我們姜家灣的人都挺意外的,我們這個地方太窮了,條件太艱苦了。
記者:你們覺得他能堅持多久?
田艷青的母親 張彩林:我們那個娃娃,她又是這個情況,不能上學,那不管他能堅持多久,能給她上到哪就上到哪。
這次骨折讓田艷青第一次打上了鋼板,原定次年3月取出。可就在那年正月,她在院壩里玩耍時,腿閃了一下,又斷了,醫(yī)生不得不提前取出鋼板,換成了五根筷子粗的鋼針固定。然而,沒過幾個月,她的腿再次折斷,頻繁的骨折讓田艷青再也無法站立。
田艷青:那個時候根本就不敢下床走路,就只能一直臥床,那個時候就知道可能去不了學校了。
記者:那個時候你心里面害怕不害怕,可能再也去不了學校,就意味著你讀不了書了。
田艷青:有時候晚上也會哭,還是很喜歡讀書的,也想去學校和小朋友一起玩,待在家里面就很孤單。
針對田艷青的病情,縣民族醫(yī)院曾邀請重慶的專家為她會診,認定為“成骨不全癥”,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田艷青的父母不得不讓她休學治療。當田艷青面臨中斷學業(yè)的危機時,袁輝決定把臨時的補課變成每周三次的固定輔導。
記者:你盼著他來嗎?
田艷青:盼著他來,因為袁老師那個時候,就和一個大哥哥一樣,他很溫柔,也從來不會吼我,而且他教學的方法是那種引導式的,而不是那種給你灌輸進去。他給我教完課本上的知識,還會帶著我玩。
記者:他都帶你玩什么?
田艷青:教我唱歌,給我講故事,還有就是帶我看周圍的花花草草。因為我以前看到花就是花,我并不會去想它長得怎么樣,它好不好看,或者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但是袁老師就會引導我,這個小花它長得好特別,它和別的小花都不一樣,就會讓我去細致入微地觀察,讓我擁有了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袁輝的課堂從來不設限,一草一木,皆是學問。他教田艷青作詩,唱歌,繪畫。他還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田艷青在美術(shù)方面的天賦,鼓勵她畫畫,做手工制作。
記者:當你擁有了一雙能夠去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之后,你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田艷青:我感覺我和周圍的世界有了聯(lián)系,有了一種生命的共鳴,我看著那個花花草草,它在風里面搖曳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喜悅,還有向上生長的希望。
記者:什么叫生命的喜悅?
田艷青:就是活著就挺好的,我那段時間還是很自卑的,看著別的小朋友都能去上學,愉快地玩耍,但我自己就只能坐在輪椅上面,但是袁老師就引導我,要去用別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就是靜靜地觀察,或者和小動物一起互動,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體驗世界。另一方面就是教我看書,我從書里的世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和書里的人物產(chǎn)生了心靈的互動,這也對我的成長很重要。
田艷青家地處山坳,距離教學點約3公里,袁輝每周徒步前往。一年多后,袁輝轉(zhuǎn)至清太坪鎮(zhèn)白沙坪小學任教,距離田艷青家8公里,為利用午休時間給她上課,袁輝特意購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
田艷青的母親 張彩林:他每次來的時間都是確定的,我就提前做點飯,吃點飯就趕快學個把小時,他要趕快回學校里去上課,因為他學校的課也是正常排的。
記者:在等老師來的時候,你閨女什么樣。
張彩林:她就是在門邊上玩,聽到摩托車一來就高興,老師來了。
遇上大雪封山,摩托車無法通行時,袁輝便只能徒步前往,一走就是兩個多小時。
田艷青:有一天他說要來給我補課,但是當時下了很大的雪,我就在門口,我一方面很期待袁老師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來,我怕他摔著,那天已經(jīng)很晚了,我就很開心,我說袁老師不會來了,沒事,但是沒想到他居然還是來了。他當時腳上都磨起泡了,而且還摔了一跤,當時衣服也不是很厚,好像也凍著了,我當時就挺內(nèi)疚的,很心疼他。
記者:你問他你怎么才來了嗎?
田艷青:沒敢問。
記者:為什么不敢問呢?
田艷青:我怕聽到說他在路上摔了之類的,他自己后來說的,他當時就云淡風輕地,什么事沒發(fā)生過一樣,又給我上課。但是我當時內(nèi)心是很心疼,很內(nèi)疚的。
田艷青升入三年級時,從家人口中聽聞袁輝婉拒了更優(yōu)越的工作機會,一直留在這個偏遠山村,陪伴她和學校里的孩子們。
記者:你怕他不來嗎?
田艷青:怕,就是很自然而然地,但是他一直都來,然后我也很信任他,我知道袁老師會一直陪著我,其實我那個時候也挺內(nèi)疚的,因為袁老師他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記者:什么是更好的工作機會?
田艷青:就可能在世俗的眼光里,他可以掙到更多的錢,他可以生活得更好,也不用天天走山路,曬太陽,不用吃那么多苦,他為了我放棄了很多東西,我覺得很內(nèi)疚。
記者:你覺得他為了你,你耽誤了他,但是如果他走了,你不就被耽誤了嗎?你愿意自己被耽誤,還是說你怕他被耽誤?
田艷青:我其實更怕袁老師被耽誤,我之前問過袁老師,我說你為什么不走呢?他說我走了,你怎么辦?
身為志愿者,袁輝無法像正式教師那樣領取工資,僅靠每月1000元的生活補貼維持。然而在輔導田艷青的六年間,他自掏腰包購置教學用具,從未收取過報酬。
記者:給過他錢沒,嘗試過沒有?
田艷青的母親 張彩林:我們要多少給一點報酬,他說這個不需要,他說我想掙錢,我不會到這個地方來。
記者:你聽完他這個話,你自己心里怎么想。
田艷青的母親 張彩林:心里感動,感謝袁老師,他不但不要我們給他半分錢的報酬,他還利用他的生活費,每次來,還給田艷青帶點小吃。田艷青她現(xiàn)在這種開朗,這種陽光,都是袁老師帶給她的,他不單是給我們的娃娃做啟蒙老師,等于給了她第二次做人的生命。
以輪椅為課桌,田艷青完成了小學學業(yè)。2019年,她順利升入初中。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年齡增長和骨骼發(fā)育,她的病情逐漸穩(wěn)定,終于得以重返校園。白沙中學不僅為她準備了單人宿舍,允許她的媽媽陪讀,更為她的媽媽安排了工作崗位。上初中后,田艷青沒有再骨折過,初二那年,她終于擺脫輪椅,拄著拐杖重新學習行走。
記者:體驗過劇痛之后,當身體能相對安寧的時候,心里是什么感覺?
田艷青:很幸福,就是很幸福,很享受的感覺。
田艷青進入中學后,袁輝轉(zhuǎn)至巴東縣隔壁的建始縣繼續(xù)支教。盡管離開了巴東,他們的聯(lián)系從未中斷,袁輝還會時常帶朋友專程到田艷青家中探望。
田艷青:我印象中有記者,還有跳舞的,還有老師,也有還在讀書的,給我?guī)н^信,他們給我寫的信。
記者:寫的都是什么內(nèi)容?
田艷青:他們說他們挺佩服我的,我之前其實很不自信,但是當我認識了更多的人,我發(fā)現(xiàn)大家對我都很包容,然后我就漸漸地變得更加自信了,感覺眼界也更加開闊了,覺得生活也不是那么糟糕。只要我想,我就可以去了解更精彩,更豐富的世界,其實決定我們走到哪里的,永遠是我們自己,要自己邁出那一步,其實更多是心靈的枷鎖,而不是身體上。
記者:邁出哪一步?
田艷青:就是打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也接納周圍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美好。
中考時,田艷青以清太坪鎮(zhèn)中考第一名790分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巴東一中。
記者:你當時靠什么能夠考上那么好的學校?
田艷青:完全是順其自然吧,我就是沒有去過多地考慮分數(shù),只是享受學習的過程,但是最后的結(jié)果它就擺在那里。學習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在變厲害。自己腦海里面的知識變多了,我看世界的觀點也更加深刻,然后我也可以和更厲害的人,能夠理解他們,能夠去交流,老師講的話我也更能夠理解,我就會覺得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高中三年,為保障田艷青專心學業(yè),學校特地將教室旁的休息室改造成她的宿舍,配備書桌、床鋪、洗漱臺等,不僅特許她的媽媽陪讀,還給她的媽媽在校內(nèi)安排了工作崗位。田艷青的高中班主任陳海青,一直默默關注著這位特殊學生的成長。
記者:你們好像接力棒一樣,就是一棒一棒地往前走。
田艷青高中班主任 陳海青:田艷青同學,說實話是我們整個班級里面,我們六個老師開會的話,只要是碰頭,可能是大會,可能是小會,都會重點提到的一個學生。她身上所散發(fā)出的一種積極樂觀,是我在帶她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的點,她早讀時大聲讀書,她笑點比較低,可能我們老師隨便講什么一個笑話,她的呼聲都比較大。
記者:為什么她笑點會比較低?
田艷青高中班主任 陳海青:她就很積極樂觀,發(fā)現(xiàn)一個小的東西,她就容易放大,我跟她講過,我說我絕對不會以特殊的身份來看待你。
記者:為什么給她是平等的這種感覺。
田艷青高中班主任 陳海青:如果我在這上面傾注太多,或者說明顯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東西,讓她尊嚴上面受到一些影響,我覺得可能對她后期發(fā)展不是很有利的。所以這塊我一直比較規(guī)避,我從來也不在班上以她為例子講些什么東西,我覺得她身上的精神,她的言行舉止,學生是能感受到的,不需要過分去宣揚什么。
進入高中階段,田艷青曾因數(shù)學考試屢次失利,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
田艷青:分科那次考試我數(shù)學只考了50分。沒及格。
記者:那怎么過這關呢?
田艷青:數(shù)學老師他也會鼓勵我,他說數(shù)學就是用來磨煉你的意志力的,就是有這么一門科目,你可能不擅長,但是你必須去學,你只要堅持下去,最后結(jié)果一定不會太差。我覺得他說的特別有道理,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是我當時就是沒有想明白這一點,很痛苦,很難受,但是老師這一句話點醒了我。
整個高三學年,田艷青的成績始終穩(wěn)居年級前三十名。在漫長的求學道路上,她收獲了社會各界的溫暖關懷,也始終竭盡所能地回饋這些善意。高考后的這個暑假,她打算義務輔導學生功課,積累教學實踐經(jīng)驗。
記者:什么時候開始,你比較明確,我想去幫助別人。
田艷青:其實我想幫助別人,這件事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我首先是去幫助那些小動物,小花小草的。
記者:小花小草有什么需要幫助的。
田艷青:就有時候它們被風吹倒了,我就把它們扶起來。
記者:它們是野花。
田艷青:但是我覺得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它們并不是常人眼里沒有價值的東西。初中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被動地接受別人幫助的人,但是上了初中之后,我和同學的交流也變多了。我發(fā)現(xiàn)同學有不懂的題,我可以給他們講題,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好像還是可以有價值,可以發(fā)揮。我不再只是一個被動地去接受別人的幫助,我什么都做不了,我還可以去影響更多的人,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也可以是一個給予者。
2025年高考,田艷青交出了621分的答卷。填報志愿時,她報考了漢語言文學和歷史專業(yè)。
田艷青:我現(xiàn)在的目標是繼續(xù)去求學,因為我還是很熱愛文字,比如漢語,還有歷史都很喜歡。袁老師說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最普通的事情它都能夠為你帶來,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價值。
記者:你理解這句話嗎?
田艷青:我理解,就像如果我熱愛文學或者歷史,我能夠靜下心來去深入研究,我也可以去走研究這條道路,這也可以成為我謀生的本領。
記者:你生活的目標是什么?
田艷青:我覺得世界上的道路沒有規(guī)定的標準,就是自己愿意去走的,自己熱愛的,同時對社會有益的,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記者:我們最后再說說,因為你對袁老師,一方面希望他能好,就是你認為他能好,這個好是什么標準,如果讓你對他說祝福,心里的祝福。
田艷青:我小時候,可能受到周圍大人眼光的影響,我覺得他有錢,他穿得好,他吃得好就是好,他工作機會好,別人都羨慕他就是好。但是我后來長大了,我更希望袁老師按照他自己的意思走,所以我祝福他能夠不忘初心、能夠繼續(xù)保持自己一貫的風格,能永遠保持內(nèi)心的純粹,過著自己最本真的生活。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