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放榜,湖北考生田艷青的名字像一道光,穿透了寂靜的山谷。621分!這個被稱為“玻璃娃娃”的女孩,曾經歷七次骨折,身體禁錮幾乎鎖住了她的求學路。然而,她心中有一盞燈,照亮了知識的崎嶇——那是支教老師袁輝燃起的光,已在大山深處默默燃燒了十三年。
袁輝,南京大學歷史系高材生。畢業(yè)那年,老師推薦的工作與內心支教召喚形成分岔路。他聽見了徐本禹的故事在血液中奔流:“趁著剛畢業(yè),最熱血、最激情澎湃的時候去支教。”
理想一旦扎了根,便不懼貧瘠。
2012年,袁輝輾轉至湖北巴東縣姜家灣教學點,追隨“拐杖老師”譚定才的足跡。一床睡袋、幾套衣服、二十多本書,便是他全部行囊。
他初飲的“茶水”是棕色的雨水,水瓢一撥,小游蟲均勻浮游——他燒開,靜待蟲子沉底,啜飲上層清水。后來老鄉(xiāng)寒冬爬入水窖為他取山泉,那份樸素的善,讓袁輝更堅定了反哺的信念。
當袁輝得知因“成骨不全癥”無法入學的田艷青時,他主動承諾:“能讀一天是一天,能學一點是一點。”從此,“一個人的課堂”在田家默默開啟六年。
從教學點到田家,一條單程3公里的山路,晴天揚塵,雨天泥濘。后來他轉至白沙坪小學,距離陡增為8公里。一輛二手摩托伴他風雨兼程;大雪封山時,他徒步兩小時,雪地上只留下沉默的腳印與滾燙的師心。
在袁輝的引導下,田艷青不僅沒有落下功課,更重新?lián)肀ё匀唬瑦凵侠L畫、手作與寫詩。高考621分,是她對袁輝老師“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教育理念最堅韌的回響。
贊譽與光環(huán)曾接踵而至,“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好人”……編制崗位的機會也曾向他招手。然而袁輝一次次選擇留在山中孩子身旁。當生活補助從微薄月薪漲至一年三萬,他滿足地引用顏回簞食瓢飲之樂:“我窮,但我富有。破摩托能代步,于我便是寶貝。”
所謂理想主義,不是云端高歌,而是甘愿俯身做橋梁,渡人于泥濘。
袁輝十三年如一日的守候,田艷青在命運重壓下開出的621分花朵,彼此映照成最動人的生命畫卷。這畫卷中,沒有孤勇者的悲壯,只有無數(shù)個平凡日子里,一個靈魂點亮另一個靈魂的篤定微光。
有人問,一盞燈能照亮多遠?袁輝和田艷青用歲月作答:當心火不熄,它能穿透命運的巖層,照亮一個靈魂的巔峰,更映亮無數(shù)觀望者心中沉寂已久的火種——那火種的名字,叫“值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