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不孝有三:不考公為大,不抓知了猴為次,不吃豆橛子你媽準得猛踹你大胯。
如果說一入夏,豆橛子便成了每一個山東人的夢魘,那有一片爬滿”知了猴“的樹林就是山東人的仲夏夜之夢。
我的山東哥們明亮前兩天和他媽在小區散步,他媽聽到了頭頂知了叫,轉頭對明亮說:”你能弄來幾只炸炸孝順一下你媽我嗎??“
要知道,如果一個山東人請你吃飯桌上擺了一盤油炸知了猴,那別人都得以為你是在煙草局上班的,最次也得是個給法院開車的。
山東人對知了猴的執著根本不遜色于編制。
”知了猴“在山東地區也叫”節流龜“、”哨卻“、”馬猴兒“等等...
它其實指的就是蟬的幼蟲,山東人認為這東西最佳賞味期就在它在羽化成蟬之前。
所以對于一只生活在山東的知了猴來說,一年只有363天。
因為它們根本沒機會長大見到爸爸媽媽就會被吃掉,所以一生中也不會有父親節和母親節這兩天。
”知了猴“學名又叫”金蟬“,幸虧唐僧不是山東戶口,不然金蟬子轉世這種事根本就不會成立。
別看金蟬這東西長得烏七八黑,甚至有點嚇人。
但在山東,這玩意就是濟南人的鴉片,濰坊人的大麻。
有人說山東人民沒有夜生活,因為一到晚上一家人都要整整齊齊在電視機前看新聞聯播。
是知了猴打破了這一傳說。
知了猴生活在土壤中,一般在夏季傍晚出土之后再爬上大樹。
由于知了猴這一習性,導致了夏天的山東只要天一抹黑,男女老少全都涌向樹林。
如今山東地區晚間的樹林里抓知了猴的比知了猴本猴都多。
上萬人的抓知了猴大軍集結于林間,一人一個塑料瓶和手電,場面壯觀程度堪比長津湖戰役。
看到山東人抓知了猴的陣仗每個外地人都會不解的問道:
”知了在山東是犯了什么天條嗎?“
我現在有充分理由懷疑梁靜茹就是山東人,因為只有山東省才能真正的做到”寧靜的夏天“。
嘴饞的山東人甚至開始打起了外省的主意,現在只要你在社交平臺上發一條”知了真吵“,山東人聞著味就趕來了。
”哪個省的知了吵,可以告訴我們。“
聰慧的山東人民甚至會用透明膠纏在樹干上,這樣知了猴便無法爬到高處,人們就可以輕松收割知了猴了。
知了猴的食用價值極高,屬于高蛋白食物。它的蛋白質含量在58.58%到70%之間,瘦牛肉的蛋白質一般才20%左右。
所以民間也有“一只知了猴頂三個雞蛋”的說法。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山東人各個人高馬大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能讓整個山東都陷入癲狂,對其趨之若鶩的知了猴除了味道和營養價值,還有這家伙背后巨大的經濟效益。
根據新聞報道,今年知了猴新貨的價格基本是1~1.5元一只,部分地區價格甚至抬高到了2元一只,活知了猴100塊一斤。
在互聯網上搜索”抓知了猴月入10萬、20萬”的新聞比比皆是:
網上有個哥們跟大家分享自己去年抓知了猴賺了10萬,今年還要繼續抓!
大家紛紛留言問他地址在哪,怎么抓的。
哥們說:“去年在樹林里跟人搶知了猴打起來了,對方最后賠了我10萬。”
由此可見,世上有兩種蟬,一種飛去南方唱歌,一種留在山東下鍋。
知了猴從土里鉆出的那一刻,注定走不完它的命運之路,正如每一個山東人都走不出的那條考研、考編之路。
對于老一輩人來說,抓知了猴是童年的快樂。對于年輕一輩而言,抓知了猴是一種親子活動式的山東式浪漫。
而對于經濟下行當道的社會而言,抓知了猴卻成了這個夏天發財致富的好出路。
一只蟲的命運可能微不足道,但在山東,它是人間煙火的錨點。
但無論什么角度來看,知了猴這玩意在山東已經快被抓成瀕危物種了。
作者|保安007
”知了猴:下輩子寧死不做山東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