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李坡
深切的懷念 難忘的記憶
李 坡
我認識乃泉同志是在1938年皖南新四軍軍醫處工作時期。當時,軍醫處沈其震處長常去港澳一帶為我軍籌措藥品器材,軍醫處日常工作均委托宮乃泉主任負責。我到軍部后,被分配為醫務員,開始在云嶺門診部工作,以后又在南堡村和小河口醫院工作。那時,乃泉同志雖然是機關領導同志,可是他經常抽出時間參加門診和到醫院病房查房看病。他精力充沛,工作深入,關心群眾的疾苦。有時他來看門診時,駐地周圍群眾也找來看病,他都熱情接待,認真為他們檢查治療。遇到有危重病人或是急診,他就立即組織搶救或親自做急診手術。許多被治好的群眾,對我軍感激不已,說從來未見過這樣好的軍隊。我們下級醫務人員對乃泉同志那種認真負責的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他那精湛的醫療技術是很敬佩的,大家都尊稱他“宮大夫”,給人留下極好的印象。
宮乃泉將軍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軍參謀長張云逸同志,根據黨屮央的東進方針,為統一江北指擇,發展敵后抗戰力量,率領軍特務營及一批干部開赴江北地區。當時,軍醫處確定我和郭光華同志首批去江北工作,并隨同部隊做好首長及所屬分隊的治療保障工作。當乃泉同志跟我們談話確定任務后,我很是激動,深感這是組織上的信任,責任重大,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接著就投入了緊張的出發前準備。這次行前準備,都是乃泉同志親自安排的。他對我們此行任務十分重視,尤其對我們今后遠離上級業務部門領導,獨立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想得很周到,對我們個人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這次懇切的交談和諄諄囑咐,真是語重心長,感人肺腑,至今記憶猶新。行前物資準備也很充分,除我們隨身配用的急救背囊和槍支外,還發給常用藥品器材4箱。為了便于我們夜行軍,隨軍攜行,連馱載毛驢、鞍架都準備齊全,并教我們試行裝卸,直至熟練妥當為止。領導的這種細致的負責精神和工作作風,使我們深受教育,更使我們感到溫暖和鼓舞。當時乃泉同志還風趣地說:“這像是送閨女出門! ”這話至今言猶在耳,此語此景,令人銘記難忘。
乃泉同志于1939年秋,帶領了一批干部,也從皖南到達江北。在他負責江北指揮部軍醫處和二師衛生部的工作期間,為了搞好傷病員的救治工作,他十分重視醫院的建設。他在當時那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強調師和旅(分區)醫院應提高醫療水平,設立較正規的病房,負責重傷病員的收治任務;所屬各分所和部隊衛生分隊,則負責一般輕傷病員的收治。這樣就把一個有分工的醫療后送體系逐步建立起來,使輕傷病員盡快治愈出院,重傷病員的醫療得到了重點保證。我們直屬醫院在淮南地區時,先后在古城、大柳郢、小朱營等處開設。這期間我一直是在宮乃泉部長領導下工作,親眼看到他為傷病員日夜操勞,辛勤地工作,十分欽佩他的辦事認真,勇挑重擔的精神。戰時農村到處遇到破壞,沒有房子我們就自建簡易病房,沒有病床就用門板、竹笆等就便材料自己搭。在物資嚴重困難的情況下,由于乃泉同志積極與供給部門聯系,使休養員的被服得到特殊的照顧和供應。
小河口合影。左起章央芬、黃農、崔義田、王聿先、沈其震、宮乃泉
那時,醫療上的藥品器材奇缺,1940年初我曾被派往上海敵占區采購過一批藥品。乃泉同志想方設法,除了通過各種渠道籌措采購和爭取外援外,尤其重視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廣泛采用代用品和中草藥。如自制桔梗、甘草、樟腦等酊劑合劑,自制各種藥片、注射液、石膏繃帶等,還請鐵木工制作托馬氏架各種副木、消毒器、蒸溜器、便盆等各種醫療衛生用具。同時,經常對部屬強調藥品材料來之不易,必須節約使用,一個棉球、一滴酒精都不可浪費,材料要反復洗滌消毒多次啟使用。他每到一處檢查工作,發現有隨便亂扔敷料、棉球現象,總是十分嚴肅地進行教育,講清道理。
他在醫療工作上,更是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盡管是在戰爭環境里,也要遵行一套嚴格的合理的醫療制度。他常說:“我們要對傷病員的生命負責!”在工作中他如發現對病人不負責任,技術操作不按規定,醫療作風粗疏,那是從不放過的。他教育醫務人員要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的醫德和作風。乃泉同志本人也嚴于律己,對規定的各種醫療制度都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他每天都準時查房巡診,還經常做手術,親自給重傷員交換敷料。他嚴格消毒無菌操作,他自己的操作都起到了示范作用。他愛護傷病員的觀念是很強的,對重病和手術后病人,十分重視,每晚必去查看,并向值班人員交待醫囑,對病人確實做到認真負責,關心備至。
有一次,乃泉同志從徐海東副指揮休養處急診歸來,天已很晚,由于身體不適,加上過度疲勞,亟需休息,這時正遇上從部隊送來一名重傷員,經值班醫務人員檢查,是胸腹貫通槍傷,內臟有出血,傷員陷于休克狀態。他得知此情況后,顧不得休息和其他同志的勸阻,連夜又投入了搶救。經他精心手術,使傷員終于脫險。當他結束手術時,天已拂曉,我們看到他面色蒼白,已是精疲力盡了。
宮乃泉(右)術前檢查病人,加拿大籍護士尤思(左)給麻醉。
1941年奧地利醫生羅生特同志來到淮南,參加我軍的醫療救治工作。羅生特醫生是個泌尿外科專家,乃泉同志和這位國際友人團結共事,相處融洽,給羅生特同志留下極好印象。他在工作中注意發揮外國專家的技術專長,生活上給予盡可能的照顧,還經常用英語相互交談,使羅生特醫生很快地熟悉了環境,了解情況,并對共產黨、人民軍隊和根據地有了進一步認識。后來在乃泉同志的幫助下,羅生特醫生學會了不少中國話。那時,由于泌尿外科病人較少,乃泉同志就請羅生特醫生幫助看其他科的病人,羅生特醫生總是欣然從命,還笑著說:“只要病人需要,我樂意服從您的分配。”有一次,一個病人患有兩側重癥腹股溝疝,伴有腸絞窄急腹征現象來院急診,需及時施行手術,為了搶時間,乃泉冋志請羅生特醫生同時上手術臺,羅生特醫生高興地參加了,因而縮短了手術時間,避免了腸壞死,成功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一個知名的外國泌尿科專家,能以病人利益為重,從不計較什么大材小用,能做的手術他都做,什么病都看,有求必應,這種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服務的精神是極為感人的。
1942年,羅生特醫生被通知北上,當和我們臨別時,他滿懷深情地說,我在這里工作,宮大夫對我幫助很大。我能跟尊敬的宮乃泉部長和同志們一道工作,感到非常愉快!你們的事業是偉大的,這里的生活很有意義,離開你們使我感到無限留戀!這就是羅生特醫生熱情友好的由衷之言。
1949年合影,后左起:章央芬、吳之理、宮乃泉,羅生特、崔義田。
乃泉同志一貫重視衛生干部的培養訓練。在戰爭環境里,情況雖然多變,但干部培訓工作從不間斷。為保障部隊健康,解決衛生人員不足,提高干部素質,培養技術人材不遺余力。他在這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不僅深受部隊歡迎,也經常受到軍政領導如張云逸、羅炳輝、鄧子恢等首長的表彰。1940年10月,經鄧子恢、羅炳輝同志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乃泉同志從到江北后,在組建江北指揮部軍醫處的同時,就辦起了第一期衛生干部訓練班,任命曹維禮同志為班主任。指揮部十分重視和支持,從部隊抽調優秀學員參加學習。1940年夏,劉少奇同志由乃泉同志陪同視察醫院工作,并在古城衛生干部訓練班作了長達數小時的形勢報告,使教學人員受到極大鼓舞。少奇同志在講話中對軍醫處的工作和乃泉同志辦訓練班親自任教十分贊揚,并連聲說,這個班辦得好,以后要繼續辦下去。乃泉同志在貫徹這一指示中不但堅決,而且高度自覺。
因為乃泉同志在對部隊衛生建設方面確有遠見卓識,他鑒于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而把衛生干部隊伍的建設擺到重要的位置。他既重視抓學校培訓,也重視抓在職學習,提倡邊工作邊學習。戰時由于敵人的封鎖分割,部隊比較分散,衛生部常通過發行《醫務生活》、印發教材和業務書籍,供部隊衛生人員學習。乃泉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還辛勤寫作,發表了大量翻譯文章和著作。有時部隊衛生干部,在醫療中遇到疑難問題常在信中向他請教,他都有向必答,親自復信。1944年我在淮南西分區衛生部工作時,就多次從通信中得到他的教益。有一次,我就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實例(屬于戰時神經官能癥理論和臨床方面的問題)寫信求教。乃泉同志接信后鑒于內容帶有普遍性,就親自撰文并在《醫務生活》上作公開答復。他對部屬的幫助就是如此熱情認真,因而深受大家衷心愛戴,他在戰爭年代組織的各種訓練機構中,培養了大批衛生干部,不少已成為醫藥衛生戰績上的領導和技術骨干。他在山東濟南不辭勞苦的籌建過白求恩醫學院。
全國解放后,他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在團結知識分子、培養人才,提高醫學科學水平方面,作出了新的成績。在朝鮮戰場他參加了震驚世界的反細菌戰調查。為了適應現代戰爭衛生勤務保障的需要,他深謀遠慮,積極主張并組織經過戰爭的衛生領導干部,分批進大專院校學習和深造,并創辦衛生勤務師資班和在軍隊醫大設立海醫、航醫和衛生勤務等科系。他兼任過上海醫學院院長和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他在總后衛生部任副部長期間分管科研訓練工作,他為軍隊醫學院校建設,為培養人才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獻身于人民醫藥衛生、醫學科學教育事業,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數十年如一日。
1952年3月,宮乃泉(右一)在朝鮮前線調查反細菌戰工作。
乃泉同志為人正直,襟懷坦白。他在過去“左”的指導思想下,1958年受到錯誤處理。十年動亂中又被強加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給他在政治上精神上造成很大壓力,但他毫不動揺對黨的信念。在下放西藏軍區和沈陽軍區期間,他仍然積極工作。1975年初,他因患心臟病從沈陽回到北京就醫,我們得知如此情況,曾和張祥同志共同去信,勸慰他來南方住院療養,因南方氣候較暖對他的病情治療可能有利,不久他回信說,組織上通知他最近要開展運動。他說像我這樣的人還是要不斷加強自我改造,回單位參加學習為好,不打算再住院治療了,并感謝我們對他的關心和照顧。我們見到他的回信深受感動,從字里行間,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襟懷坦白,不計個人榮辱得失的高尚品質,和他身處逆境而不氣餒,受到委屈而無怨尤,始終以黨的事業為念的崇高精神。
但萬萬沒有料到,時隔不久,他就在北京與世長辭了,噩耗傳來,使許多熟知他的同志無限悲痛。遺憾的是他生前未能看到“四人幫”的垮臺,未能看到黨的三中全會以來出現的大好形勢。假若他能活到今天那該多好啊!
1979年4月,沈陽軍區后勤部召開全體干部大會為宮乃泉同志遭受的錯誤處理徹底平反,恢復名譽。同年8月,總政治部又批復總后黨委,同意撤銷1958年和1962年兩次錯誤處理意見,恢復名譽,恢復其原職級待遇,消除了影響。如乃泉同志地下有知,定會感到寬慰。當此消息傳來,令人感到無比振奮,正氣得以伸張,更加激勵人們為“四化”建設的斗志。真可謂:溶卻冰山化春水,留得丹心照漢青。撥亂反正明是非,黨的政策曖人心!(1982年4月)(選自《憶宮乃泉文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