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
龍川縣老隆鎮板塘村翰林書屋
迎來了一場
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文藝活動
作為河源市“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首個成功落地試點項目的書屋,在暑期伊始便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與勃勃生機,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生動展現了“創客”項目激活鄉村振興的活力。
活動現場,民謠樂隊演奏的動聽旋律悠揚回蕩,漆扇制作非遺活動更是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參與體驗......一系列精彩活動輪番上演,為市民游客解鎖了假期的“新玩法”。
小朋友戴欣冉說:“這個書屋建得很漂亮,里面也有很多書籍。今天在這里我還能體驗做漂漆扇,很有趣!”
市民王娟說:“前段時間就知道這個翰林書屋亮燈開業了,夜景也很漂亮,孩子放暑假了就帶他來這里玩一下,親近一下大自然,也讓孩子了解一下韋昌明的故事。”
翰林書屋所在的板塘村,是東江首位進士——韋昌明的故里。唐朝年間,韋昌明石巖苦讀、金榜題名的故事流傳千年。如今,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和河源市“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的背景下,龍川深挖韋昌明故里文化底蘊,謀劃建設“進士故里·十里棲溪”項目。翰林書屋作為首批落地的“坊”(文化創意空間),讓千年文脈可觸可及,成為吸引“創客”聚集、激活鄉村文化基因、賦能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之一。市民葉郁郁說:“這里既有文化底蘊又有自然風光,閑暇時光約上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到這里放松下心情,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據翰林書屋負責人介紹,書屋首層打造開放式咖啡屋和庭院空間,二層及以上為藏書與閱讀區。作為“十帶百坊千創客”行動的重要孵化平臺,翰林書屋不僅能滿足市民休閑娛樂的需求,更致力于承接文化講座、學術研討、讀書分享會及青年創客交流等活動,成為鄉村文化交融、智慧碰撞與人才聚集的重要樞紐。好客茶驛·板塘書屋主理人劉俊興說道:“希望通過打造一個集文化地標與創客平臺于一體的空間,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人發現龍川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底蘊,歡迎有想法的青年人才來此交流、創業。”
翰林書屋位于龍川縣“古邑新川”鄉村振興示范帶核心區域,是首個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項目。其成功落地,標志著河源市“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在龍川取得實質性突破。該項目通過盤活文化資源、打造特色空間(坊),為后續吸引“千創客”返鄉入鄉創業提供了示范樣板和有力支撐,將進一步激發鄉村內生動力。老隆鎮板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新偉說:“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推動‘古邑新川’示范帶建設,以‘十帶百坊千創客’行動為引領,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優化創業環境,重點鼓勵和支持更多青年人才回鄉創業發展,共同探索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讓更多‘創客’在鄉村找到舞臺。”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龍川積極構建“一帶五區”發展格局,全力打造現代化縣城示范樣板。河源市“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的深入推進,為龍川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翰林書屋等項目的落地,正是龍川依托示范帶(十帶)建設,打造特色空間載體(百坊),吸引創新創業人才(千創客),進而推動文旅融合、激活鄉村經濟的生動實踐。隨著越來越多聚焦“十帶百坊千創客”的項目在龍川開花結果,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加速呈現。
龍川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海龍說:“接下來,我們將緊扣‘百千萬工程’目標任務,以‘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為核心抓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帶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并將特別注重在示范帶上打造更多像翰林書屋這樣有文化內涵、有吸引力的‘坊’,深挖龍川獨特文化,串珠成鏈打造標志性文旅IP。同時,積極吸引優質企業參與項目運營,創造更多創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吸引集聚‘千創客’,進一步提升龍川文旅魅力和市場競爭力,充分激發鄉村經濟活力,為龍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龍川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