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熱浪翻涌,消費升溫。從空調、冷飲等夏季必備,到防曬、降溫等日常所需,從夜市大排檔到清涼服務產業鏈,從出游線路到高溫用工。我們關心夏日經濟的方方面面,也將為您呈現因高溫而悄然重塑的消費習慣。今夏,我們開設《夏日經濟青觀察》專欄,以報道為尺,丈量盛夏中的經濟曲線,揭示城市活力如何隨暑氣蒸騰而起,也剖析清涼背后深藏著的千萬人對生活的熱望與奔赴。
7月北京開啟了“蒸煮”模式,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灶臺冷清食堂忙——一頓實惠衛生的社區餐正成為許多家庭從自家廚房解脫的新選擇。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除了帶有公益性質的社區食堂越來越多外,一些知名餐飲、零售品牌也開始試水社區食堂,不僅方便了附近居民、白領日常就餐,也從中獲得了人氣、流量,形成了新的商業生態循環。
高溫催生餐飲方式改變
從家中的廚房到社區的餐桌,一場由高溫催生的飲食方式變化正在北京悄然上演。
連續多日高溫濕熱天氣讓北京似乎提前進入了“桑拿天”。“這么熱的天,開火做飯就是遭罪。”街頭熱浪翻滾,居民趙女士一到飯點兒就頭疼。廚房里實在熱得不想進去,而外賣軟件上那些餐點,價格實惠的擔心衛生問題,有品牌的卻禁不住直線飆高的伙食費。
最終,她帶著全家走進了小區附近新開的社區餐廳。“附近新開的一家店,跟食堂似的,可以自選,7、8種熱菜、三四種主食,一個人十幾、二十元就能吃飽。最重要的是干凈。”
與趙女士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晚上6點左右,位于通州區的一家社區餐廳里座無虛席,有剛下班的年輕人、帶著孩子的家長、也有一起聚餐的朋友。十二三元一份的肉菜、幾塊錢一份的素菜,還有十幾元一碗的炸醬面、重慶小面等各式面條。
“比自己在家做飯涼快多了,飯菜花樣多還不用洗碗、收拾。”一位帶著孩子的母親表示,最近已經把這家社區餐廳當成食堂了。
不僅是晚餐,在朝陽區團結湖附近,一家餐廳的外賣檔口只在中午和晚間開放2、3個小時,不賣別的,專門賣盒飯。“可以自選,每個菜都是小份,一般一個人兩個菜就能吃好,一個菜也能吃飽。”店家表示,雖然是盒飯,但也能去餐廳里找個位置坐下來吃。“只不過來買的不是周圍住的就是上班的,帶走的人更多,所以采取這種形式。”
品牌餐廳試水食堂生意
而在社區食堂中,北青報記者也發現不少年輕人的身影。為什么年輕人能夠接受吃食堂?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類似舊時大食堂式的中式自助或自選餐廳早在東北等地區風靡一時。“在東北十幾元吃自助盒飯”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早已經成了年輕人去東北旅游必打卡的項目。隨著這股風潮而來的則是年輕人對這類高性價比的平價餐廳的渴求與期待。更多的商家也發現了這一需求,開始涉獵社區食堂生意。
“今天是土豆燉雞塊、魚香肉絲和素炒西葫蘆,主食有饅頭、包子和米飯,還贈送湯。只要不浪費,無限續。”海底撈方莊店的負責人向來吃工作盒飯的小伙子介紹今日菜單。而這樣一頓飯只需要十幾塊錢。海底撈方莊店負責人表示,最多一天接待了100多人,不少附近工作的白領也會來吃盒飯。“午休時間短,吃火鍋也來不及,但如果是盒飯或者是其他簡餐,顧客還能在餐廳休息一下。我們這也是利用自身資源,比如場地、食材采購等優勢來服務社區。”談及推出這一業務的初衷,海底撈方莊店負責人表示。
位于朝陽北路的郭林家常菜也推出了“小食堂”。“我們還建了顧客群,已經有200多人了,主要就是周邊居民和上班族。前一天會把菜單發群里,有的顧客還要求給‘留飯’。”
此外,北青報記者發現,如金百萬、綠茶、外婆家、眉州東坡也在外賣平臺上推出了“盒飯”套餐,有的企業還專門定制了區別于快餐店的精巧飯盒,有的還附贈水果。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工作日午餐的需求巨大,尤其是在寫字樓附近,但卻因為午休時間有限,火鍋或中式正餐等明顯不能適配這一日常需求。通過切入上班族的午餐市場,海底撈等企業不僅試圖打開一個新的消費場景,搶占白天時段的市場份額,更有吸引人氣,增加品牌話題度、美譽度的作用。
更多年輕人愛上社區食堂
北青報記者發現,隨著食堂被更廣泛的群體接受,已經有食堂向連鎖化發展。海淀區已開設十余家“海淀食堂”,憑借豐富菜品和整潔環境吸引一批批顧客。
“便宜、衛生、選擇多,吃一個星期不重樣。同樣的錢,去其他餐廳可能就是一份蓋飯或者麻辣燙,這里能吃兩素一葷三個菜,還有免費湯。”而一些社會化的社區餐廳更是打出了十幾個菜品都可自助的方式來吸引顧客,而且收費不高,即使是東四這樣的核心區域,一頓下來也只要20幾元。
更多的年輕人發現了這個拉低日常伙食費又干凈、方便的去處,也紛紛將日常工作餐選在各種社區餐廳。有年輕白領發布自己新發現的社區食堂以及部分單位對外開放的食堂,更有專門“探食堂”的視頻,一時間成為社交媒體熱帖。“年輕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天熱以后,還有不少帶著小孩子一家來吃的。”一位社區餐廳經營者表示。
北青報記者發現,很多社區餐廳之前帶有半公益性質。“我們之前是養老助殘餐廳,現在也能接待普通市民。”海淀區一家社區餐廳表示,只不過老年人、殘疾人能享受打折價,而普通市民是原價。即使如此,該社區食堂每到飯點兒,仍舊需要排隊才能買上飯。
分析人士認為,社區食堂的興起與北京市推進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密不可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中的業態是多元且豐富的組合,社區食堂恰好是其實現平臺。社區食堂在滿足不同消費群體日常用餐的同時,更是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窗口,豐富著社區功能。
這種模式還帶動了周邊商業氛圍。與海底撈類似,北京多家連鎖超市也引入社區食堂業務,吸引了更多消費者關注,間接為周邊小店、服務業態帶來客流量,形成以超市為核心的小型消費聚集區。
隨著北京持續高溫,社區食堂的價值更加凸顯。它們不僅方便居民,更成為社區生活服務的核心節點,承載著社交、便民、健康等多重功能。
實習生/張亦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