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少華第二天的葬禮上,楊議親自下場,敲起了鼓;“條子哥”在旁配合打鈸;兒媳婦夢真,摟著前來祭奠的好姐妹有說有笑,甚至高興的翹起二郎腿......
94歲去世屬于喜喪,有很多人家還會請戲班子來演出,身為兒子的楊議也親自下場打鼓。
現場前來吊唁的人很多,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悲痛的表情,老爺子走的實在是太突然了,明明前段時間還看到他在直播帶貨。
楊少華出生在北京,父親早早的離世也讓家中的條件變得十分艱苦,眼看著母親無法支撐一家人的生活,于是楊少華一夜之間就成長了起來。
母親去撿廢紙的時候,楊少華就跟著一起,等到廢紙積攢的很重之后,他就會從母親手中接過蛇皮袋子背在身上。
雖然路上也會遇到一些追著他嘲笑的人,但楊少華從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如果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了,那面子就是最沒用的東西。
稍大一些后,在別人的介紹下,楊少華跟著一個修皮鞋的人學習,雖然這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但至少是個穩定活,能靠著自己的手藝掙到錢。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楊少華很是認真,沒過多長時間他就能親自上手了,一天下來他也能掙個吃飯錢。
鞋墊旁邊是一個茶館,里邊每天都有人說書、講相聲,楊少華坐在外邊經常能聽到里邊傳來的聲音,每次他都聽的很入迷。
有時候他會趁著沒生意的時候悄悄溜進茶館聽書,看著講臺上坐著的那些人穿著長衫大褂,驚堂木被拍的震天響,楊少華也很想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自從這次去過茶館之后,楊少華對修鞋的工作就不上心了,他幾乎每天都要離開攤位很長時間,有時候顧客來修鞋也找不到人影。
師傅察覺到他已經無心從事這一行,于是便讓他離開了,而楊少華卻沒有因此感到悲傷,他反而還松了一口氣,因為他有更多時間去茶館了。
楊少華去到一家茶館打工,他覺得這份工作很不錯,因為能在打工的同時聽別人說書,不過他最希望的還是能親自體驗一下站在舞臺上的感覺。
他很想把手中的抹布變成驚堂木,使勁一拍就能得到滿堂喝彩,看了很長時間后,楊少華終于忍不住辭去工作,拜入相聲師門。
楊少華跟著茶館一個說相聲的學了一段時間,可能是真的很適合這一行,他學了沒多長時間就能自行表演了,不過他沒能順利登上舞臺。
后來楊少華帶著一身才藝來到天津,這里是曲藝的家鄉,也有人發現了他的才華和能力,于是楊少華就進入曲藝團演出,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他小時候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一個專業的相聲演員不會被表演的場地所局限,進入六十年代之后,楊少華就在人多的地方表演,他表演的目的也是為了掙個飯錢。
如果人們喜歡聽他的表演那就打賞的多一點,如果人們不喜歡那就捧個人場,全當是他鞏固實力的機會。
楊少華真正開始平穩的事業還是在70年代,和他搭檔的事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兩個人當了十幾年的搭檔,名聲也傳遍了很多地方。
雖然他們最后還是走向散貨,但名聲卻早已經打下了,后來楊少華就開始跟趙偉洲搭檔,他們兩個的相聲傳遍了大街小巷,而這時候的楊少華也已經上了年紀。
楊家這么多小輩中接過相聲擔子的是楊議,為了捧兒子成角楊少華可付出了不少努力,甚至還專門為他打造了一步電視劇讓他出演,而楊議也不負眾望,成功在相聲行業站穩了腳跟。
等到直播時代興起時,楊議也帶著老父親開始直播,兩個人配合默契,不知道給多少人帶來了歡樂。
楊少華去世,最傷心的莫過于他的家人,現場賓客眾多,肯定不能事事都周全,而他們已經盡最大所能讓父親的葬禮盛大,體面,最后祝楊老先生一路走好。
信息來源:相聲演員楊少華告別儀式在天津舉行 現場親屬哭到被抬出場館——搜狐娛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