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熱播的《以法之名》越來越精彩,但也越來越讓人心里堵得慌。
尤其是潘之琳演的李硯心,這個角色簡直像一根刺,輕輕扎進觀眾的心里,不疼,但就是讓人忘不掉。
她一出場就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樣子,哥哥寵著,未婚夫捧著,活脫脫一個被保護得太好的“小公主”。
可就是這份天真,讓她成了全劇最讓人揪心的角色。
記得那場訂婚宴嗎?
她笑嘻嘻地接過豪宅鑰匙,隨口就說:“子健幫老板創收,收套房不是天經地義嘛!”
這話要是反派說的,觀眾可能只會罵一句“無恥”,可從她嘴里說出來,反而讓人后背發涼。
因為她真的覺得這很正常,甚至有點小驕傲。
那一刻,她的單純和黑暗之間,連條分界線都沒有。
李硯心不是壞人,她甚至算不上黑惡勢力的一員,可她偏偏成了最早被犧牲的那個。
她信任未婚夫程子健,卻不知道自己早被當成了交易的籌碼;她依賴哥哥李人駿,卻不知道這份親情早已被權力腐蝕。
她就像生活中那種“傻白甜”親戚,嘴甜、愛炫耀,可你看著她一步步踩進雷區,想拉她一把都來不及。
彈幕里有人說:“她要是壞一點就好了,至少不會這么讓人心疼。”
可偏偏她就是壞不起來,她的悲劇就在于。
她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正在悲劇里。
潘之琳把這個角色演活了。
她不用夸張的哭喊,也不用刻意的黑化,光是幾個眼神就讓人看得心里發緊。
訂婚宴上她笑得越甜,觀眾就越難受。
說起來,潘之琳自己也是個“神奇”的演員。
9歲就演《老房有喜》里的小海燕,成了多少人的童年回憶,可拍完戲她爸媽直接讓她退圈讀書,一消失就是十年。
再回來時,她已經是北電表演系全國第二的學霸,半年修完三年學分,寫論文比拍戲還拼。
別人擠破頭上綜藝賺流量,她倒好,千萬片酬的戀綜找上門都拒絕,理由是“我的神秘感是角色的保護色”。
她演過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箭在弦上》里那個從嬌小姐變成復仇女神的徐二航,手臂被弓弦勒出血痕也不肯用護具;《鋒刃》里笑著殺人的女殺手,一個眼神就讓觀眾汗毛倒豎;《光榮時代》里研究克格勃檔案的女公安,連呼吸節奏都要精準設計。
這些角色沒一個重復的,可偏偏沒人說她“紅”了。
因為她從來不在戲外搶風頭,微博上連自拍都少得可憐,活像個“表演系隱士”。
可正是這種“沉下去”的勁兒,讓她演的李硯心格外真實。
這個角色戲份不多,卻像一滴墨掉進清水里,慢慢暈開,染透了整部劇的底色。
她越天真,越顯得黑惡勢力可怕;她越單純,越讓人看清腐敗是怎么一點點啃噬普通人的。
有人說《以法之名》是反腐劇,可我覺得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身邊那些“李硯心式”的悲劇。
多少人覺得“拿點好處沒什么”,多少人把潛規則當成了理所當然?
潘之琳今年36歲了,在娛樂圈這個“吃青春飯”的地方,她反而越走越穩。
不炒作、不蹭熱度,就靠一個個角色慢慢磨,磨到觀眾一看到她的臉就相信:“這人肯定有故事。”
李硯心或許是她演過最讓人難受的角色,因為我們都見過這樣的人。
他們不壞,只是太容易被這個世界帶偏了。
而潘之琳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讓我們在心疼之余,忍不住多想一步。
如果換作是我們,能比李硯心清醒多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