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優秀女性致敬、向藝術致敬、向經典致敬
7月12日,安慶市人民路步行街“前言后記”書店內書香與戲韻交織,一場以“一生所求,愛與自由”為主題、別開生面的新書分享活動在這里開啟。當代著名作家石楠、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文藝評論家江飛等嘉賓齊聚,共同紀念藝術家潘玉良誕辰130周年,紀念《畫魂:潘玉良傳》出版43周年以及由其改編的黃梅戲音樂劇《潘張玉良》播出23周年。
(精裝紀念版《畫魂:潘玉良傳》)
《畫魂:潘玉良傳》不僅是一部藝術傳記,更是一部關于女性自我覺醒與精神成長的經典讀本。它揭示了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女性如何通過藝術與信念突破世俗的偏見與桎梏,走向自由、獨立與尊嚴。
本次紀念版本為精裝全彩,新增百余幅潘玉良畫作、信件與照片,新增自序與后記,作家講述《畫魂》的創作歷程與出版43年背后的故事,隨書附贈《畫魂》原始手稿別冊、潘玉良人生軌跡圖及藏書票,兼具閱讀與典藏價值。
(著名作家石楠發言)
“讀者永遠是我心中的上帝,我的衣食父母,向你們致敬。”86歲的作家石楠在發言中深情向讀者致謝。她回顧了《畫魂:潘玉良傳》自1982年《清明》雜志首發至今43年的出版歷程,提到1983年《畫魂:潘玉良傳》出版前,她前往北京改稿,編輯周達寶不僅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料,每天清晨給她送來兩個煮雞蛋,而且從不對書稿亂砍亂伐,只是輕聲細語地與她討論,“你看這個詞換成那個詞是不是更好”。石楠認為:“好的編輯從不打磨作者的棱角,而是用尊重與愛護讓文字發光。”
(韓再芬發言)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安慶師范大學黃梅劇藝術學院學術院長韓再芬在20世紀初曾主演黃梅戲音樂劇《潘張玉良》,她對《畫魂:潘玉良傳》中塑造的潘玉良形象有著深刻的理解:“我反復閱讀《畫魂》,每一次閱讀都有不同的感悟,在劇中,我試圖通過每一句唱腔、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去傳達潘玉良內心的堅韌與柔情,以及她對藝術的無限熱愛,去表現她面對困境時的不屈。我會想起她如何在困難重重下堅持學習繪畫,如何在異國他鄉依然保持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書中的那些細節讓我了解到潘玉良不僅是一位藝術家,更是具有高尚品格和強烈民族自豪感的女性。”韓再芬表示:“隨著精裝紀念版《畫魂》的出版,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被潘玉良的故事所打動,被她的精神所鼓舞。《畫魂》是那個時代背景下女性覺醒與奮斗的見證。愿我們都能像潘玉良一樣,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人生。”
(江飛發言)
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江飛是石楠文學研究的資深專家,他認為此次推出的精裝紀念版《畫魂:潘玉良傳》是“向優秀女性致敬、向藝術致敬、向經典致敬”。
“女性在世界上的意義何其重大,女性對愛和自由的追尋,往往比男性更強烈、更勇敢。《畫魂》中有潘玉良對潘贊化的情愛,對老師劉海粟、洪野先生的敬愛,對藝術的癡愛,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江飛指出,潘玉良的一生就是與命運抗爭、與苦難搏斗的一生,就是不斷沖破枷鎖、求取自由的一生,這種精神也映射在作家石楠的身上,愛與自由,也是石楠一生的追求。他認為:“人與藝術是相互成就的,藝術成就了偉大的女性,這些杰出的女性也成就了偉大的藝術。在人工智能快速更迭的時代,我們需要藝術來滋養心靈、撫慰人心,尤其需要藝術來提高人的審美素養。”在江飛看來,《畫魂:潘玉良傳》誕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文藝的春天,又在春天里走向未來,經過43年的風雨洗禮,經過時間和讀者的檢驗,從掀起“潘玉良熱”的暢銷書,真正變成了常銷書,成為了經典之作。
(馮慧敏主持)
本次活動由安慶師范大學石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馮慧敏主持,她總結道:“愛情困于世俗,藝術困于偏見,這構成了《畫魂》敘事的張力。打破偏見,擁抱愛與自由。生命之美不僅在于個體的突破,更在于精神的傳承。這或許就是女性力量最美的模樣。”
(張敏、王澤熙黃梅戲表演)
活動過程中,文學和戲曲、和朗誦藝術性地融合,為讀者奉上一場視覺、聽覺的盛宴。青年黃梅戲演員張敏、王澤熙為讀者帶來了黃梅戲音樂劇《潘張玉良》中的選段《玄武別》,作家胡靜飽含熱淚地演繹書中的片段“送別”,皖江文化研究學者陳恒誦讀書中潘玉良彌留之際內心活動的片段,以戲曲與朗誦藝術表演的方式再現《畫魂》中的經典場景。
真正的自由,是忠于內心,是熱愛永不熄滅的光。《畫魂:潘玉良》自出版之初就受大眾追捧,如今又經由新的、豐富的網絡媒介傳播媒介,受到更多年輕讀者的喜歡,是一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書。活動現場有從安慶望江、合肥,還有從南京趕去的讀者。未來,有關《畫魂》精神將不斷被闡釋,更多關于書與讀者的故事也將會不斷被續寫。
撰文:江飛
現場專訪:周慶
一審:周慶
二審:渝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