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格局重塑的當下,跨境電商正成為企業與個人突圍的新賽道。從傳統外貿的“大訂單、長周期”到跨境電商的“小批量、高頻次”,一場“買全國、賣全球”的商業變革正在悄然發生。記者走近跨境電商從業者,深入探訪他們如何借力數字化平臺、AI技術以及政策紅利,將本土產品賣向世界,并在這片新藍海中尋找自己的坐標。
夫妻創業:“買全國賣全球”
2020年,葛程科和李佳昕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淄博,在跨境電商領域“白手起家”,成立翰之翊暢(山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彼時,夫妻倆對跨境電商的認知幾乎為零,甚至連產品供應鏈都需從零開始搭建。
“當時只覺得跨境電商是風口,但真正進來才發現水很深。”在位于齊魯跨境電商產業園的辦公室里,李佳昕坦言,創業經歷了很多挫折,好在有阿里巴巴國際站官方渠道商的幫助,最終掌握了跨境電商的玩法,公司才步入了正軌,團隊也打造起來。“這兩年‘黑天鵝’事件多,受關稅政策和海運費用影響,我們目前只經營高利潤產品。阿里巴巴國際站升級了AI后,獲客簡單了些,對我們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李佳昕表示。
對于翰之翊暢(山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跨境電商團隊而言,懂外語、會溝通是必備技能。“我們公司專做生活用紙,為國外品牌做代加工,客戶涵蓋歐美及中東、東南亞等地的100多個國家。目前,我們公司做到了阿里巴巴國際站紙類店銷量前三名。”葛程科告訴記者,公司與國內50多家生產企業合作,接單后按國外客戶的要求在合作企業定制產品,“買全國賣全球”。
“過去,企業出海依賴展會與中間商,如今,一臺電腦、一個平臺就能直連全球消費者。”葛程科說。
職業轉型:開個跨境小店
今年3月,張如意從濟南辭職回家鄉淄博發展,偶然了解到淄博本地企業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可以孵化電商小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實地考察了該企業。
“這家企業先給我們做了定期培訓,之后一直陪跑,并簽署對賭協議,我開店如果沒有賺到錢,對方補足培訓費差額。”張如意告訴記者,培訓課上了一周,她就開了店鋪,目前,已經賣了500多單,賺了2萬多元,幾千元的培訓費早就賺回來了。“我們用的是俄羅斯Ozon平臺,根據俄羅斯用戶的需求選品。目前,賣得最多的是戶外帳篷和各種花園工具,還有現在很火的拉布布。”張如意說。
“有時在家里辦公,但多數時間來公司,和其他學員一起工作,這樣可以相互學習,培訓老師也能隨時輔導。”在位于匯金大廈的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辦公室,記者看到,張如意正在電腦上運營著自己的小店,從國內的批發網站和貨源方選擇商品,然后發布到Ozon平臺上自己的網店中。“我不懂俄語,培訓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們用翻譯軟件,并結合DeepSeek提升店鋪價值,更快變現。”張如意說,學員只需要運營好自己的店鋪,而所售產品的出口事宜都由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對接。
“陪跑式”孵化:幫更多創業者圓夢
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2024年7月成立的一家俄羅斯跨境電商企業。公司法人代表王璽是名“90后”,她在學習跨境電商時,遇到了做跨境電商培訓的安徽“00后”小伙甘宇,二人商議之后,決定一起在淄博創業。
“我們公司的口號是‘讓跨境電商不再難’。”王璽介紹,該公司借助俄羅斯Ozon、VKontakte平臺,深耕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結合DeepSeek打造實戰運營綜合服務體系,“陪跑式”孵化跨境電商商店,助力國內企業和個人賣家快速開拓海外市場。
甘宇在讀大二時,就休學創業,拿著家里給的20萬元,走上跨境電商之路。
因為不懂跨境電商里的門道,甘宇有過多次失敗經歷。“第一次,是在深圳的一家跨境電商培訓公司,我交了5.18萬元,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開了一家小店,之后便杳無音信。第二次,是在河南一家跨境電商培訓公司,學的是在亞馬遜網站上開店,但小店卻因為不明原因被封兩次,又損失了3萬元……最終,我的第一單生意在俄羅斯電商平臺Ozon成交了。”陷入回憶中的甘宇說。
自此,甘宇全心研究這個平臺,從學員跨進了培訓講師的行列。現如今,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培訓了近百名學員。因為以前個人的經歷,甘宇規定,學員開的跨境電商小店達不到約定的銷售額,公司退還培訓費用。
為了擴大知名度,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還與淄博當地及周邊地區企業、高校、政府部門等廣泛開展免費培訓合作,通過精心研發的線上、線下課程,為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個人和創業者答疑解惑。
跨境電商:企業與個人的轉型之路
在齊魯跨境電商產業園,記者見到了園區負責人王一一。“跨境做國外生意,工業企業建議選擇針對國外企業客戶的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Facebook、谷歌、獨立站等;生活用品類企業和個人創業,建議選擇亞馬遜、Tiktok shop、俄羅斯Ozon、Temu、韓國Coupang、Shopee、eBay、速賣通、希音等針對終端用戶的平臺。”王一一告訴記者,齊魯跨境電商產業園今年1月24日成立,目前,入駐跨境電商企業36家,除淄博的企業外,還有不少濱州、東營的企業。
“我們公司作為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官方渠道商,2018年5月成立以來,合作的實體企業已達500多家,涵蓋淄博、濱州、東營等市,產品類型主要有機械、玻璃、化工、日用百貨等。今年,公司聯合市商務部門舉辦了跨境電商千人峰會。作為阿里的本地服務中心,我們搭建了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目前已組織客戶免費培訓50多場,還有十幾次的行業標桿企業游學、管理夜沙龍等學習活動。”齊魯跨境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山東橙烽破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后臺主管曹馨勻說。
山東晟仁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以打造服裝和紡織品類供應鏈為己任,采訪中,該公司總經理李仁棣告訴記者,他們很重視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的市場,目前,正通過山東瑞圣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Ozon平臺上的店鋪測試銷量,條件成熟后,將孵化公司自有店鋪。
目前,淄博市跨境電商呈現出積極發展態勢,在政策支持、平臺建設、產業基礎等方面均有進展,通過整合物流、通關、人才培訓等全鏈條服務資源,為淄博市跨境電商企業打造“一站式”出海賦能平臺,推動本土品牌借勢全球貿易網絡拓展國際市場,讓更多淄博制造、淄博品牌“走出去”,持續為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中國制造”遇上“全球流量”,這場跨越國界的商業實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魯網淄博新聞熱線:0533-3811076
責任編輯:劉宗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