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是全球首艘搭載電磁彈射的常規動力航母,在同類艦艇中處于領先水平。
近期福建艦甲板清空的畫面引發熱議,這并非落幕,而是嶄新開始。
電磁彈射、36 個停機位、雙軌制艦載機…… 一系列變化暗藏深意。
它歷經八輪海試,連抗沖擊測試都從容應對,艦島變灰、舷號 “18” 更是釋放關鍵信號。
作為我國第三艘航母,它的諸多突破究竟意味著什么?其即將到來的服役,又會給海軍力量格局帶來怎樣的改變?
“福建”艦甲板清空:不是結束,是開始
甲板為何要清理得如此 “徹底”?這些細節藏著它從 “試驗” 到 “實戰” 的關鍵信號。
7月初那組無人機拍下的照片,一眼掃過去,甲板干凈得甚至過于“規整”,36個停機位標識清晰可見,連一絲舊痕都找不出。
艦載機模型早已移出,三條電磁彈射軌道和一條阻攔索系統排列有序,艦島縮小后騰出的空間顯得格外寬敞。
這不是簡單的“清場”,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戰斗部署準備。
年度服役窗口:這幾個月,很有可能
從海試到入列,還差最后幾步?這三個時間點為什么被業內 “緊盯”?
從流程上看,接下來的步驟是進塢清理艦底附著物,確保航速和操控性能。
這個流程周期短,效率高。
更巧的是,2025年下半年,正好有三個關鍵節點:8月1日建軍節,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10月1日國慶節。
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是入列窗口期。
電磁彈射:不是更快,是更準
滑躍起飛的 “短板” 有多明顯?電磁彈射的突破,到底讓航母戰斗力提升了多少?
說起“福建”艦,不得不提那套電磁彈射系統。
電磁彈射系統不是炫技,而是跨代的突破。
“遼寧”艦、“山東”艦用的是滑躍起飛,艦載機靠自己動力“蹦”出去。
滑躍起飛油耗高、效率低,起飛還挑天氣。
現在電磁彈射系統上艦,意味著殲-15T、殲-35甚至未來的艦載無人機都能實現“個性化起飛”。彈射力度隨機性調整,效率顯著提升。
更關鍵的是,這技術,除了美國,全球沒人能實裝。
現在中國成了第二個。
甲板布局重構:從容不是浪費,是效率
多出 12 個停機位意味著什么?艦島縮小的 1 米,背后是怎樣的戰術考量?
拿“遼寧”艦的甲板,跟“福建”艦對比,會覺得后者艦島縮了,甲板空了,停機位多了。
36個停機位,比“遼寧”的24個多出整整一打,比“山東”的30個還多。
這意味著艦載機可以更高密度部署,調度更高效,起飛節奏更緊湊。
電磁彈射+緊湊艦島+優化流程,組合起來,就是一句話:這艘船,不光能打,還能快打、持續打。
“雙軌制”艦載機:隱身與重拳并存
殲 - 15T 和殲 - 35 搭配,為什么能讓戰術空間 “翻倍”?實戰中會如何配合?
“福建”艦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在于艦載機不是單一型號,而是“雙軌制”部署。
一邊是殲-15T,升級版重型戰斗機,個兒大、勁足,掛彈多,適合正面對剛;另一邊是殲-35,隱身好、航電強,適合潛入敵后打要害。
以前的航母,艦載機都是清一色的“殲-15”,現在“福建”艦能實現“重型+隱身”協同,戰術空間一下子被拉滿。
這意味著它不僅能打制空戰,還能搞電子戰、偵察、遠程對地打擊,甚至無人協同作戰。
海試八輪:最后的硬仗,是“抗沖擊測試”
航母為什么要 “主動挨炸”?這項測試不過關,就算不上真正的 “實戰艦”?
從2022年6月下水到現在,“福建”艦已經完成了整整八輪海試。
動力、雷達、補給、艦載機彈射、阻攔,樣樣都有。
最受關注的,是第六到第八輪的“抗沖擊測試”。
就是模擬艦體遭遇爆炸、導彈震波、魚雷沖擊的場景,看它能不能扛得住。
這是真正的實戰化測試,挨炸練膽,真刀真槍。
你以為這只是形式?不。
測試參照美國海軍 HTS-2008 標準,沖擊波壓力達 XX 千帕,覆蓋實戰中 90% 以上的爆炸場景。
美國“福特”級航母都得做同類測試,才能真正列裝。
“福建”艦完成這一環節,等于是說:我不光能打,我還耐打。
打得起,扛得住,戰得久。
外部形象重塑:艦島變灰,舷號“18”不是巧合
軍艦的顏色和舷號藏著哪些 “暗語”?從 “白色艦島” 到 “灰色 18”,身份變了多少?
“福建”艦的艦島已經重新刷涂為深灰色,舷號“18”噴涂完畢,整個上層結構統一標準。
很多人看到這個變化,第一反應是外觀優化了。
但你要知道,在軍艦上,顏色與舷號,從來都不是裝飾,而是信號。
“遼寧”是“16”,“山東”是“17”,“福建”上“18”,這不是隨便編的,是中國海軍航母舷號的正式編號體系。
舷號一上,身份就變了:“福建”艦不再是試驗平臺,而是實打實的戰斗艦艇。
國際視角:俄羅斯專家的認可,不是“客套話”
為什么非西方國家的突破更受關注?亞太格局真的會因此 “變天”?
“福建”艦的技術進展不只是國內關注的熱點,也在國際上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俄羅斯軍事專家卡申評價,這一突破將重塑亞太海空力量格局。
他認為,這將讓亞太海空力量格局從“美軍獨大”變成“多點博弈”。
而且他說得很直接:這不是一艘船的事,是戰略投送能力的象征。
三航母格局:不是數量,是戰略
三艘航母各有分工,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如何形成 “1+1+1>3” 的戰斗力?
“福建”艦服役后,中國海軍將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
“遼寧”艦偏重訓練,“山東”艦執行近海任務,“福建”艦則具備遠洋部署能力,構成互補體系。
遼寧艦 2024 年完成艦載機訓練,為福建艦培養 50 名飛行員;山東艦在南海常態化執行巡邏任務,與福建艦形成‘遠中近“呼應”。
三者的結合,意味著中國海軍將具備在東海、南海、西太平洋的全方位戰略部署能力。
這不是簡單的“多一艘航母”,而是戰略深度的提升。
劍拔弩張未必見血,利器出鞘終有鋒芒
福建艦的種種突破,從電磁彈射到雙軌制艦載機,從抗沖擊測試到 36 個停機位,都彰顯其從試驗平臺蛻變為實戰利器。
它的即將服役,標志著中國海軍邁入三航母時代,不僅是戰略深度的提升,更重塑著亞太海空力量格局。
這一切印證著:其突破是海軍實力的跨越,而它的入列,將讓 “多點博弈” 成為現實,開啟中國航母力量的全新篇章。
你認為福建艦入列后,首要部署方向是哪里?評論區留下觀點
參考資料:
科大烽火2025-07-13甲板已清空,痕跡已擦除,全球最強常規航母,“福建”艦好事將近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