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都在中國,你一定要找到他們!”
說完這句臨終遺言,老人就安心閉上了雙眼,伏在床邊的4歲小女孩霍莉莉,來不及悲痛,就遵從外婆的遺言踏上尋親之旅。
從她記事開始,就在烏克蘭長大,身邊也沒有爸爸媽媽,只有年邁的外婆守著她。
如今外婆去世,臨終卻告訴她親生父母都在中國,這個消息帶給霍莉莉的震驚程度不亞于晴天霹靂。
為什么父母不在烏克蘭和她在一起?為什么這么多年父母從來不回烏克蘭探望她?外婆說的是真的嗎?
一個個疑問促使著她找到親人揭開謎底,可這個故事竟然直到50年后才正式結尾。
那時的霍莉莉都已經從稚嫩可愛的小女孩,變成了飽經風霜的中年阿姨。
那么,她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嗎?
故事的開頭要追溯到上個世紀30年代,那時霍莉莉的外婆還是一名年輕漂亮的烏克蘭少女。
她認識了一位來到烏克蘭留學的中國學生,男孩談吐不凡氣質高雅,兩人一見鐘情,很快就墜入愛河,在甜蜜的熱戀中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兩人感情甚篤,很快就生下一個女兒,取名為馬留芭,這就是霍莉莉的母親。
然而幸福的日子沒能延續下去。
30年代末,中國本土的抗日戰爭爆發,霍莉莉的外公思鄉心切,只能留下妻女毅然回國,二人無奈分別。
帶著女兒留守在烏克蘭的外婆一天天等候著丈夫回家,可距離和戰亂阻隔了一切思念的傳遞,直到女兒馬留芭長到10歲,丈夫依舊音訊全無。
急切的外婆帶著女兒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中國,在這里逗留了八年之久,可依然找不到丈夫的蹤跡。
不知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信息聯絡極不方便,又或許外公已經戰死在了戰場上,母女倆兜兜轉轉,一點蛛絲馬跡也沒有找到。
好在多年逗留讓霍莉莉的外婆熟悉了中國的環境,盡管尋夫之路遙遙無期,但她還是帶著女兒住在了這里。
1952年馬留芭成年,精通中俄兩國語言的她選擇加入部隊,為抗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部隊里,她遇到了一個名叫霍賓的男人,他與她一樣,是部隊里的軍醫。
因為工作相近,二人獨處的時間并不少,久而久之便日久生情。
比馬留芭年長7歲的霍賓充滿了成熟男人的氣息,馬留芭很快就被他吸引住。
1956年馬留芭與霍賓結婚,兩人第二年就生下了女兒霍莉莉,一家三口和外婆一起生活得十分幸福。
外婆盡管感傷于自己的丈夫下落不明,但也由衷祝福女兒和女婿,能夠相守到白頭永遠不分離。
看著女兒女婿和乖巧可愛的外孫女,她也打心底得到了一點安慰,仿佛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也在此刻被彌補上了些許。
由于馬留芭和霍賓夫妻倆平時忙于部隊上的工作,霍莉莉大部分時間都和外婆待在一起。
祖孫兩個感情極好,甚至到了小小的霍莉莉見不到外婆,就要破口大哭的程度。
但外婆的根畢竟扎在烏克蘭,即使來中國生活的這些年她過得幸福,但她也無時無刻不思念著那些遠在國外的家人朋友。
于是外婆向女兒女婿提出自己想要回烏克蘭探親一趟。
這下馬留芭也有些犯難,她不是不能理解母親對故土的思念,但眼下部隊中的工作正忙,夫妻倆個誰也抽不出身,
要知道,軍人的紀律是十分嚴明的,隨意離崗是大忌。
這些年來,兩人都可以說是真正地“舍小家為大家”,女兒也一心依賴著外婆。
母親如果真的直接一走了之,那孩子總不能丟在家里讓她自生自滅吧。
思來想去,她和丈夫經過一番商量,最終決定讓女兒和外婆一起去烏克蘭,就當是度假。
他們想著,畢竟女兒身體里也流著一部分來自烏克蘭的血,讓她回到那里認識一下自己的另一個故鄉,見識見識新的風土人情也是應該的。
然而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外婆帶著霍莉莉啟程回鄉時,恰逢中蘇關系開始走下坡路的時間。
于是回烏克蘭暫住了幾個月的外婆,在帶著霍莉莉準備回到中國時,被烏克蘭終止了行程。
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現在不允許中蘇民眾自由通行往來。
無奈之下,外婆只能帶著霍莉莉留下,期待某一日中蘇關系正常化后能夠重新開放渠道。
起初,外婆和霍莉莉還能夠通過信件與馬留芭霍賓兩人交流,訴說無法見面的思念與苦衷。
但很快,來信和包裹都被阻隔在了路上,雙方斷聯了。
歷史的塵埃,一旦落在某個人身上,就足以壓斷脊梁的重量。
就這樣,霍莉莉獨自一人在烏克蘭經歷了外婆去世、受囑托尋親等等一系列事件。
可外婆離世時留給她的與父母有關的物件,只有母親馬留芭的出生證明,和一張模糊的父母合照。
年幼的霍莉莉不知道該從何找起,只能先將信物收好,自己努力養活自己。
高中畢業的她就立刻找了份工作糊口,勉強能夠度日,但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回到中國。
直到中蘇關系破冰,求助大使館的霍莉莉依然得到了無能為力的答復。
畢竟時隔多年,且當時的信息通訊不夠發達,想僅憑這些東西找人就好比大海撈針。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08年,中俄兩國電視臺合作制作了一部叫做《等著我》的尋人欄目,專門幫助中俄兩國之間失散的親人重逢。
霍莉莉看到這個消息,也立刻將自己的信息報了上去。
可即便在節目中,她能提供的信息也是少之又少,況且按照如今已經53歲的霍莉莉年齡推算,她的父母很可能超過了80歲,還是否健在都是個未知數。
好在霍莉莉沒有放棄,節目制作組也沒有放棄,終于在多方比對下,于中國的甘肅蘭州找到了一名符合條件的名為霍賓的男子。
可該男子剛于不久前離世,于是在節目上與霍莉莉痛哭相擁的,只有年事已高頭發雪白的馬留芭。
原來自從與女兒斷聯后,馬留芭和霍賓夫婦就從沒有放棄過尋找她。
兩人在1960年正式退伍,從新疆回到霍賓的老家甘肅,被分配到一家醫院繼續擔任醫生職務。
夫妻倆在這里又生育了第二和第三個孩子,但依然心心念念牽掛著大女兒霍莉莉。
曾多次向大使館提出尋人請求,甚至親自飛去烏克蘭尋找,但次次都無功而返。
一直到丈夫霍賓去世,他思念著的大女兒依然下落不明,臨終前,他對妻子和兒女們說:“我活著見不到女兒了,但莉莉未來一定會找到你們。”
去世后,兒女遵照他的遺愿,在墓碑上刻下了霍莉莉的名字,特別注明這是他的女兒。
53歲終于和親人團聚的霍莉莉,在節目上聲淚俱下。
不僅是因為這些年孤身在外受的諸多委屈,更是因為多年來對父母的思念,在這一刻終于得到了宣泄。
雙方相認,霍莉莉激動地告訴母親自己也已經結婚成家,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塔妮亞,外孫女遠在俄羅斯的會場,與素未謀面的外婆打了第一通視頻電話。
盡管一路上走來坎坷不易,好在終究收獲了不錯的結果,母女相認,也算讓老人的心中再無遺憾了。
那么,這個充滿溫情的尋親故事是否打動了你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