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4日訊(記者 封其娟)2025年以來,公募基金發行市場明顯回暖,整體呈現“股強債弱、被動主導”的新發格局。一方面,債基發行規模占比仍然較大,但發行數量顯著萎縮;另一方面,權益產品中,指數型基金扛起新發大旗。
如此新發格局下,截至目前,年內已出現第4只發行失敗的公募產品,這也是發行失敗的第2只債基產品。國融基金7月11日公告顯示,國融添利6個月于去年10月12日獲證監會準予注冊批復,但截至今年7月10日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經查,2位擬任基金經理在管規模均不足10億元,其中一位旗下多只迷你基,任職期間虧損明顯,最大虧超50%;就在宣告發行失敗的同一日,另外一位基金經理公告休產假事項。追溯發現,國融基金自成立以來規模長期徘徊在30億元上下,且2020年至今,國融基金順利發行的基金產品僅4只。
募集期,國融添利6個月兩度聘代銷機構仍募集失敗。而經過三度增聘代銷機構的興華興盛純債,也在今年3月1日宣告發行失敗,成為2025年首只發行失敗的公募產品,同時也是首只折戟的債基產品;而后,申萬菱信遠見成長、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FOF)同于3月15日披露發行失敗的公告。
擬任基金經理規模低迷、業績承壓
今年4月11日,國融添利6個月開始發售,擬由李青華、賈雨璇擔任基金經理。
宣告發行失敗的同一日,國融基金另有公告披露,李青華因休產假自7月14日起暫離工作崗位超過30天,無法正常履行基金經理相關職責。李青華現任國融基金固收投資部總監,一季度末在管總規模為6.83億元。
另一位擬任基金經理賈雨璇一季度末在管總規模為4.64億元。從任職回報來看,賈雨璇在管期間,旗下多只產品虧損顯著,其中國融融銀靈活配置A/C、國融融興A/C均虧超50%,國融融泰靈活配置A/C虧近30%。此外,國融融信消費嚴選、國融融君、國融融興合并規模均已低于5000萬元清盤線。
據一季報,國融融信消費嚴選、國融融興均在報告期內出現連續超60個工作日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國融基金已按照合同約定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
國融添利6個月曾在4月、5月分別增聘寧波銀行、甬興證券為代銷機構。即使兩度增聘代銷機構,也沒法扭轉發行失敗的局面。
據查,這是國融基金年內發行的第2只產品。今年3月,國融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啟動發行,經過提前結募在3月27日成立,募集規模為2.66億元。
在此之前,國融基金的新發產品數量長期持續低迷:2024年、2020年全年無一只新品發行,而2021年至2023年的連續3年間,每年也僅各有1只新產品推出。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融基金在管規模僅為29.65億元,較去年年末還縮減了2.06億元。從產品類型看,該公募一季度末混合基金、債券基金的規模分別是14.87億元、14.78億元。
若以完整財報季來看,自2017年成立以來,國融基金在管總規模長期在30億元上下波動,僅于2024年年中短暫突破50億元。
據天眼查,國融基金目前由國融證券、上海谷若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分別持股53%、47%。就在今年,這2位股東已兩度增資國融基金。今年1月,國融證券、上海谷若投資同比例增資合計2000萬元,公司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至1.7億元;到了6月,二者再次同比例增資合計3000萬元,注冊資本進一步增至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證券擬38.25億元收購國融證券64.5961%股份,2024 年 11 月該交易已通過董事會審議。因國融證券持有國融基金53%股權,交易完成后西部證券將間接控股國融基金。證監會今年2月受理國融基金實控人變更申請,截至目前,監管核準結果尚未公布。
純債產品“壓哨發行”失敗,成年內首只
2025年首只發行失敗的產品來自興華基金,也是一只債基產品。據相關公告,不同于國融添利6個月是一只二級債基,興華基金今年發行失敗的是一只純債產品。
公告顯示,截至2月28日,興華興盛純債募集期限屆滿,本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備案條件,故本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該產品去年5月31日證監會準予注冊的批復,直至去年11月29日起公開募集。按監管規定,新基金獲批6個月內需發行,該產品已屬壓哨發行。
在募集3個月后,該產品宣告募集失敗,成為今年以來首只募集失敗的產品,也是2023年以來首只發行失敗的純債基金。
據公告,該產品募集規模上限為30億元。成立4年多來,興華基金資管總規模仍未及百億。如果此次發行成功,將突破百億大關。但依靠債基“打天下”的興華基金,即使在募集過程中三度增聘代銷機構,興華興盛純債也未能成功發行。
去年11月29日,興華基金公告稱,即日起,新增東方財富為興華興盛純債的銷售機構。不久便公告稱,自12月23日起,新增東北證券為興華興盛純債等產品的銷售機構。到了今年1月,興華基金公告表示,自1月3日起,新增眾惠基金為興華興盛純債等產品的銷售機構。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FOF發行已呈現回暖跡象,但仍見發行失敗案例。
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FOF)、申萬菱信遠見成長同日公告稱,截至3月14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募集金額均未達2億元或基金認購人數未達200人的條件,基金合同不生效。
相對而言,申萬菱信遠見成長擬任基金經理龔霄資歷較淺,參與管理公募產品剛滿1年。
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FOF)2023年6月15日獲批,并經函準予延期募集,后自2024年12月16日起公開募集;申萬菱信遠見成長2022年10月8日便已獲批,也自2024年12月16日開始募集。也就是說,申萬菱信遠見成長是在獲批2年多后才安排發行。
早在大半年前,信達澳亞已有一只FOF宣告發行失敗。信達澳亞2024年6月宣告,旗下信澳添泰穩健三個月(FOF)發行失敗。在募集期間,信達澳亞還開展了適用于新發基金的費率優惠活動,但仍未能扭轉發行失敗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