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4日訊(記者 李迪)自2017年FOF基金破冰啟航以來,歷經完整市場周期考驗。從首批產品問世時的百億規模,到2022年沖破2000億關口,再到經歷三年市場震蕩后的規模回調,FOF行業在2025年一季度迎來轉折——存續產品達512只,規模回升至1511億元,單季新增179億元創近12個月新高。
FOF產品規模穩健增長的同時,一批深耕配置邏輯的從業者也逐漸走進投資者視野。民生加銀基金總經理助理兼資產配置部總監劉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擁有近二十年跨資產投資經驗的他,見證了FOF從萌芽到壯大的全歷程,更在實踐中沉淀出一套應對市場周期的“配置哲學”。這位畢業于清華大學數學系的資管老兵,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基金市場中篩選產品?其管理的基金又如何踐行 “控制波動、優化配置”的核心思路?
控制波動,穿越周期
什么才是好的資管產品?民生加銀基金總經理助理兼資產配置部總監劉欣認為,好的資管產品需具備幾大核心要素——收益可解釋、波動可承受、結構可透視、風險可識別。
劉欣認為,“未來好的產品要讓投資者看清收益來源”。他同時也指出,產品波動和風險可以被分散,但是不能被消滅。
“白菜價格每天的波動不是風險,白菜爛掉了才是風險。”劉欣用樸素比喻詮釋波動管理的內核。他管理的FOF主要通過分散配置實現波動可控,這樣做是為了提升持有體驗,堅定持有信心,但并非消滅波動,目的是讓投資者不被短期大幅波動“震下車”。
劉欣還指出,結構透明是獲取客戶信任的基石,舉個例子,指數基金雖然波動較大,但是能讓人拿得住,整體規模持續增長,就是因為結構透明,能夠認知收益和風險來源,因此投資者遇到波動時才有信心堅持。收益來源不明,看似不承擔波動的“穩定收益”,往往蘊含真正的內在風險。
優化配置,實現長贏
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眾多且業績差異顯著,篩選難度頗高。過去幾年,部分基金經理業績不盡如人意,如果投錯產品就會蒙受投資損失。而作為資深FOF 基金經理,劉欣篩選基金產品的秘訣又是什么呢?
"我們始終相信投資方法是比明星效應更持久的護城河。"劉欣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當市場還在追逐明星基金經理時,我們更關注投資策略的可持續性,長期堅持做一件55%勝率的事,就會把這個似乎不太高的勝率變成幾乎確定是好結果的現實。就像數學中的大數定律,只有足夠長的投資周期和足夠多的配置維度,才能讓概率優勢轉化為確定性收益。"
不同于傳統資產配置強調精準擇時,劉欣團隊更注重通過分散配置對沖不確定性。"就像面對ABC三類優質資產,與其猜測明年誰領跑,不如均衡配置靜待時間饋贈。"
劉欣管理的民生加銀康寧穩健養老FOF就致力于滿足客戶的真實投資需求。劉欣始終堅信,"當市場上有萬只基金可選時,專業機構的價值不是證明自己多厲害,而是幫客戶做好減法。"
站在新周期的起點,劉欣為團隊堅持以絕對收益導向,持續建立投資者陪伴體系。"未來我們會更聚焦絕對收益,用分散化配置實現波動可控,最終幫助投資者把概率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持有體驗。"劉欣如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