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關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人們!今天我是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專門搞初中生抑郁咨詢在線的哈。
你有沒有發現,那個成天穿粉色衛衣的男孩,最近連課間操都懶得去教室外面了?或者你家閨女書包里突然多了半盒空藥瓶?這些小細節,說不定就是青春期心理風暴要來的信號,就像暴風雨前那一絲絲烏云。
教育部最新調查顯示,12 - 15歲的青少年里,每10個孩子就有1個長時間陷在情緒的泥沼里拔不出來。但真正去尋求專業幫助的連30%都不到。這可不是簡單的“青春期叛逆”,這是一場關于自我認同的無聲戰斗啊!身體像火箭一樣瘋長,可心靈卻卡在成長的縫縫里出不來。
為啥這些孩子都選擇沉默呢?
第一,“我這樣算抑郁嗎?”孩子們朋友圈曬著笑臉照,可深夜日記里全是崩潰。他們就像被雙面膠黏住了,在“堅強面具”和“脆弱內核”之間來回折騰。
第二,“說出來會被嘲笑吧?”某中學匿名問卷顯示,68%的學生擔心說出來會被貼上“心理有問題”的標簽,這就像被貼上了個奇怪的小紙條,甩都甩不掉。
第三,“父母根本不懂我!”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代溝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孩子說“活著好累”,家長就一句“多吃點補補”打發了,簡直讓人無語。
咱有個三分鐘呼吸法,能給情緒按下暫停鍵。
第一步,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海上漂浮的氣球,吸氣的時候感受陽光穿過云層的溫暖,就像被一個大火爐烤著。
第二步,數到4秒慢慢吐氣,把書包里的試卷、家長會的焦慮、早戀的小忐忑都想象裝進漂流瓶。
第三步,重復三次后,用舌尖輕輕碰一下上顎,激活大腦的“冷靜模式”,就像給大腦裝了個超級冷靜器。
給你們講個真實故事,有個叫小雨(化名)的14歲初二女生。她說咨詢室的綠植讓她想起奶奶家的龜背竹。第三周,她終于敢對著沙盤里的小人偶說:“其實我恨媽媽搶走我的房間”。郭老師沒打斷她,就輕輕轉動了沙盤里的月亮模型。
家長們注意啦!這里有緊急信號燈。
黃燈信號:孩子連續兩周吃飯就吃一點點,或者突然迷上深夜打游戲。
紅燈信號:孩子反復擦書桌,用圓規在手臂上刻字,還收藏“死亡詩社”這類文章。
綠燈信號:每天陪孩子散步15分鐘,別問成績,就聊聊“今天看到啥奇怪的事兒”。
抑郁可不是洪水猛獸,它就是心靈發出的求救信號。當孩子把咨詢師名片藏在課本里,那可能就是他們最后的勇氣了。
我是郭利方,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搞青少年心理干預都8年了。在線預約通道:微信搜索“青芽心靈驛站”。(注:本文案例都做了隱私處理,對話內容嚴格保密)
文字沒辦法完全替代專業幫助,但說不定能成為改變的小杠桿。說不定你讀到這兒的時候,有個孩子正拿著手機,猶豫要不要發消息求助呢。你的一個理解眼神,可能就是他們跨越深淵的救命繩索!大家都行動起來,幫幫這些孩子吧!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家庭教育等專業背景,接受過我國多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的教學、指導。自2008年大學攻讀心理學以來,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學習與深造。不斷地進行自己成長與完善,并定期地接受專業的督導,心理咨詢多年,具有較豐富的咨詢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