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總局2025年7月份的稅案通報如期而至,本次公布了三個違法案例,有一個案例是違規享受小型微利企業稅費優惠政策,另外兩個案例都是騙享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費優惠。
這是最近三個月公布的主要案例類型,特別是騙享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費優惠的案例,2025年5月份就已經公布了兩個。這些案例幾乎沒有時間,不見得就是最近才發生的,但也不可能太過久遠,太久的案例,政策都變化了,公布出來的意義就不大了。
好在這次在某些第三方網站還是查到了相關信息,比如陜西××煤礦公司的情況就查到了,寧波××信息公司的情況暫時沒查到。至于為何現在這些信用信息的公布為何越來越不那么透明了,大家都懂的,投標之類的需要用到這些內容,有些地方當然不希望,查一次稅就把這些企業逼死,其他大道理不說,至少還希望他們繼續交稅。
我們就主要按國稅總局公布的細節來說一說這兩個案例吧。
陜西××煤礦公司和寧波××信息公司都是根據稅收大數據及相關涉稅線索,也就是說,現在對這些企業的查稅,已經主要不是通過人工來篩選目標了,背后的強大工具是大數據,以及可能沒公開提到的人工智能工具。
和人工篩選目標不同的是,這類新手段至少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24小時不停地進行,實際上的數據量還根本不需要這些工具這么“忙”,就可以地毯式地解決掉以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二是這些工具是六親不認的,雖然事后的人工挑選還是可能涉及到人為判斷的問題,但至少有問題的情況都會形成相關紀錄,且可能會呈到檢查人員面前。
兩家騙享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費優惠的企業都是把做假搞到了極限,分別創下了兩個“最”。陜西××煤礦公司是“全員“兼職”的研發團隊,該公司申報的研發人員名單中不僅包含生產崗位的兼職人員,還將會計、人事等后勤人員納入其中。以某年度為例,該公司申報的70名研發人員中,就有13名為會計、人事等不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后勤人員。
寧波××信息公司只有研發人員,沒有行政后勤人員,研發人員的人工費與企業職工薪酬報表的賬載金額完全一致。實際上這些主要是客服人員,被冠以“軟件測試工程師”或“主播應用軟件維護工程師”之名列在研發人員名單之中,他們的工資薪金、五險一金被計入了研發費用。不僅如此,寧波××信息公司外購的部分費用,如技術服務費、短信費、美顏特效軟件費等,實際是日常運營直播軟件時所發生的,與研發無關,也被計入了研發費用。
這兩家企業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兩家企業的滯納金和罰款差不多都是少繳稅款的七八成了。犯了錯就要付出代價,犯錯的時候有多大膽,付出的代價就有多慘。雖然我們不清楚這是不是某些中介之類的主體為其策劃的做法,但這類不顧一切的做法很符合這種特征,先把中介費,甚至是提成賺了,丟下一堆麻煩,就由企業自己慢慢去應付吧。
近年來,在企業所得稅等方面,政策都采用了自行申報,留存資料備查的方式,代替以前的審批制。這既降低了企業和稅務部門的工作負擔,其實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用審批就可以自行計算抵扣很多的項目,但這些并非是可以隨意編造來達到一時目的的,因為事后檢查時,拿出來的資料要和申報匹配才行。
我們當然知道企業的負擔很重,特別是一些服務型的企業,幾乎沒有太多的項目可以抵扣增值稅進項,流轉稅的負擔本來就很重。再加上部分費用很難取得發票,至于說是什么費用,大家都懂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所得稅可扣除的項目再一打折,交完稅剩下的不多了,甚至還會虧損。
但是,合規性的風險仍然存在,特別是要長期經營的主體,真的要好好算明白這些賬了,力爭找到既合規,也能賺錢的平衡點。至于說怎么算都不平衡的情況,可能就不是你發現了新的商機,而是“前浪”已經倒在沙灘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