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近日,靈璧縣第十小學的校園內洋溢著創新與實踐的熱烈氛圍,由該縣教體局舉辦的全縣中小學優秀自制教具展評活動舉行。本次評選匯集了全縣中小學報送的230余件自制教具作品,覆蓋小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地理等多學科領域,全方位展現了靈璧縣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創新智慧與實踐能力。
靈璧縣教體局對本次活動給予高度重視,縣委教育工委書記、局長葉萍親臨現場指導。評審啟動會上,她明確要求:“要精準把握省市文件核心要義,始終以服務課堂教學實用為根本宗旨,評審過程中務必做到細致嚴謹、公平公正,真正篩選出兼具創新性、實用性與教學價值的標桿作品。”為確保評審質量,活動組建了由縣教研室精心遴選的專業評審團,成員涵蓋學科名師、一線教學骨干及教育裝備專家。評審采用“現場實物觀摩 + 視頻深度解讀”相結合的方式,從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安全性及教學應用價值五個維度進行量化評分,尤其聚焦教具在破解課堂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實踐探究能力方面的實際效能,讓每一份評分都經得起專業檢驗。
展評現場,一件件凝聚巧思的教具令人眼前一亮。小學科學課的四季日影模擬儀能直觀演示光影變化,初中物理的動能探究展示儀讓抽象原理可觸可感。這些作品緊扣教材知識點,將生活化材料與跨學科思維相融合,把抽象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工具。據統計,文科類教具占比達45%,充分彰顯“做中學、學中做”理念在各學科中的深入實踐。
此次展評不僅是教具創新成果的展示,更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活動以“以評促研、以研促教”為導向,引導教師深入研究教材與學生認知特點,推動教具制作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參評教師表示,在教具打磨中,團隊反復優化方案,最終實現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理解的目標,這也讓他們對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解讀。據一些參評教師介紹,在教具制作的過程中,他們團隊反復打磨設計方案,最終實現了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理解教材的目的,這一過程也讓他們對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解讀。
該縣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展評活動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將被推薦參加宿州市中小學優秀自制教具展評活動,部分極具推廣價值的教具還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教學示范應用。下一步,該縣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五育并舉"教育實踐,通過不同形式鼓勵全縣廣大教師在教學創新中探索更多讓知識“活起來”的有效路徑,讓動手實踐的種子在更多教師心中生根發芽,以教具革新撬動課堂變革,為 “五育并舉” 落地生根、縣域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注入新的動力。
(王林 趙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