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兩名環衛工人高溫天在8噸垃圾中徒手翻找,耗時4小時為游客找回兒童手表的事件,近日引發輿論熱議。當地城管局強調“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然而,這一回應未能平息爭議,反而暴露了當前文旅競爭中“寵客”邏輯的扭曲——當公共服務淪為不計成本的感動式營銷,所謂的“城市溫度”是否已異化為一種資源透支?
從淄博燒烤到哈爾濱冰雪游大熱,近年來各地都在試圖通過“寵客”塑造城市形象。今年“五一”假期,湖北宣恩一度涌入20萬游客,遠超本地10萬人口規模,當地文旅局局長帶頭邀請游客住進自己家里,并發動職工為游客提供住宿。這種應急措施雖緩解了部分游客困境,卻也暴露了當地旅游基礎設施的配置不足——“寵客”本應是錦上添花,而非彌補硬件短板的無奈之舉。
再看大同為游客找手表的事件,兩名環衛工人冒著中暑風險徒手翻找垃圾,報道中卻并未提及他們是否有額外補貼或防護措施,意味著這一“寵客”事件的實際成本,更多由基層從業者承擔,成為爭議熱點之一。
成本與價值的嚴重失衡,也成為網友們關切的焦點。一塊兒童手表的市場價值不過幾百至上千元,但翻找8噸垃圾的人力、運輸及健康風險成本遠超于此。若此類需求成為常態,公共資源分配將面臨巨大壓力,正如網友質疑:“今天找手表,明天找耳機,后天呢?”
過去數年,游客因闖入未開發景區遇險,旅游目的地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救援的新聞屢見不鮮,已有不少聲音提出游客應為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買單。而在宣恩和大同“寵客”事件中,游客出行前不提前預訂住宿、在高鐵上因保管不力丟失手表均屬自身過失,本不屬于地方政府應急管理范疇或可通過市場機制解決,最終卻由行政部門調動大量公共資源兜底。如此不計成本的“寵客”,真的值得提倡嗎?
在全國多地“內卷式寵客”的熱潮下,國外一些旅游目的地的實踐提供了不同思路。
比如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對高峰時段進城的一日游游客征收5歐元入城費,法國巴黎地區去年1月起將游客過夜稅提高了200%,希臘圣托里尼島計劃對郵輪乘客收取20歐元環境稅……
這些措施的核心邏輯是: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平衡游客體驗與居民權益,實現常態化的“主客共享”。其關鍵在于硬件均衡、權益對等、人人參與,包括完善基礎設施以避免節假日供應不足,尊重游客權益并盡量提供良好服務,同時讓居民成為文旅經濟發展的受益者,而非被動犧牲者。
反觀國內部分旅游目的地的“寵客”操作,卻陷入了另一個極端,即以犧牲公共服務的常態化為代價,短期博取口碑,卻無助于長期接待能力提升。喧囂有余,后勁不足。其實對游客而言,更喜聞樂見的或許不是層出不窮的“寵客”新聞,而是少一點節假日的“斬客”事件。如同吃飯,先得“吃飽”,才能追求“吃好”。
說到底,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能為游客找回失物翻多少噸垃圾,而在于能否讓每一個生活于此的人,包括環衛工、商戶和居民都能體面地享受發展成果,良好的綜合環境也將令游客近悅遠來、如沐春風。否則,過猶不及的“寵客”熱情,可能變成一場適得其反的“熱搜式”表演。
原標題:《環衛工高溫天徒手翻垃圾4小時找游客手表?別讓“寵客”變了味|文旅觀察》
題圖來源:環衛工在垃圾堆翻找游客手表。 圖片來源:山西晚報。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寶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