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輛勞斯萊斯,組成了一條望不到頭的黑色長龍,緩緩駛出天津殯儀館。
沿途,是自發趕來送別的、黑壓壓的人群。
這排場,這規格,相聲大師楊少華老先生的最后一程,走得,是風風光光,體體面面。
可誰能想到。
在這份,潑天富貴般的“體面”之下,他的兒子楊議,卻在靈堂內外,親手導演了一出,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荒唐大戲。
我愿稱之為——“楊議在父親靈堂前的個人行為藝術展”。
第一幕:帽子戲法,與掌中乾坤
靈堂之內,莊嚴肅穆,前來吊唁的親友,無不神情哀戚。
可我們的主角楊議呢?
他,戴著一頂黑色的帽子,從頭到尾,就沒摘下來過。
在長輩的靈前脫帽,這是最最基本的禮節,三歲小孩都懂的道理。可他,似乎,不屑于此。
不僅如此。
在接待前來吊唁的賓客時,他,大馬金刀地,盤腿坐在羅漢床上,手里,還悠哉游哉地,盤著一對,油光锃亮的文玩核桃。
那份松弛感,那份愜意,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在自家后院,曬著太陽,聽著小曲兒。
哪里有半分,喪父之痛的模樣?
第二幕:“變臉”大師,與“靈魂鼓手”
更讓人覺得不適的,是他那“看人下菜碟”的本事。
面對汪洋、“豹哥”這些前來吊唁的故交,他依舊盤著核桃,一副愛答不理的敷衍模樣。
可一看到,來自德云社的楊進明時,楊議,瞬間,“蹭”地一下,就從羅漢床上彈了起來!
立馬放下手里的核桃,熱情地迎上去,握手,寒暄。
這“變臉”速度,川劇大師看了,都得過來,給他遞根煙。
這番操作,難免不讓人心里犯嘀咕:他這突如其來的“熱情”,到底,是真的尊重楊進明老師,還是,更看重他背后,“郭德綱”和“德云社”這塊金字招牌呢?
當然,整場“行為藝術”的最高潮,來了。
在莊嚴肅穆的靈堂上,他,竟然,一時興起,親自上手,跟著請來的鼓樂班子,有模有樣地,敲起了大鼓!
他滿面紅光,神情投入,仿佛不是在送別亡父,而是在參加,村里一年一度的,慶豐收廟會。
這畫風,魔幻到,讓人說不出話來。
第三幕:“人走茶涼”的深情感謝
最諷刺的一幕,發生在他的“致謝”環節。
告別儀式上,楊議,聲淚俱下地,感謝了相聲界的“常家、馬家、侯家”這三座泰山北斗,對他父親生前的提攜、栽培與關愛。
這番話,說得,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可結果呢?
這三家,他口中,對他父親恩重如山的三大家族,在出殯日當天,連一個,前來送老爺子最后一程的,代表,都沒有。
這臉,打得,啪啪作響。
什么叫“人走茶涼”?
這,就是了。
最后一幕:“奧斯卡時刻”?
或許,是網上鋪天蓋地的罵聲,壓力太大了。
或許,是自己這場“行為藝術展”,演得太累了。
最后,還有傳聞說,楊議在殯儀館,突然“情緒崩潰”,直接,暈倒在地,被人抬走了。
這段視頻,也在網上流傳開來。
至于,這到底是真情流露的“悲傷過度”,還是,在發現輿論翻車后,無法收場的“奧斯卡時刻”……
這就,見仁見智了。
不管怎樣,楊少華老爺子,這位給無數人帶來歡笑的大師,總算是,走完了他這“苦了一輩子”的人生。
至于他的兒子們,接下來,是選擇繼續上演“豪門連續劇”,還是,能真正地,學到點兒,什么叫“體面”和“孝心”。
那,都是留給咱們這些吃瓜群眾,看的“戲”了。
和含笑九泉的老爺子,再沒半分關系。
家人們,對于楊議在他父親葬禮上的這番操作,你怎么看?
你覺得,這是“不懂人情世故”,還是,壓根就“沒把老頭兒放心里”?
評論區開麥,等你的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