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好萊塢報道者》,威尼斯電影節藝術總監阿爾貝托·巴貝拉公布2025年片單,集結朱莉婭·羅伯茨、道恩·強森等巨星及吉爾莫·德爾·托羅、凱瑟琳·畢格羅等名導新作,誓要奪回被戛納搶走的頒獎季話語權。經歷今年星光與名導雙加持
主競賽單元可謂"神仙打架":盧卡·瓜達尼諾執導、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的《狩獵之后》雖因亞馬遜要求退出競賽,但仍作為開幕片引發關注;本尼·薩夫迪執導的《粉碎機器》讓道恩·強森轉型動作劇情片;Netflix三部作品強勢回歸——德爾·托羅的《科學怪人》由雅各布·艾洛迪飾演弗蘭肯斯坦怪物,諾亞·鮑姆巴赫的《杰伊·凱利》邀喬治·克魯尼主演,畢格羅的《炸藥之家》聚焦核擴散議題,伊德里斯·艾爾巴與麗貝卡·弗格森飆戲。
政治議題成焦點
電影節不回避敏感題材:突尼斯導演考塞爾·本·哈尼婭的《辛德·拉賈布的聲音》記錄加沙少女的生存抗爭,巴貝拉稱其"情感沖擊力將震撼所有人";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克里姆林宮的巫師》以裘德·洛飾演普京,探討權力異化;美國導演格斯·范·桑特的《The Activist》聚焦環保組織抗爭,被視為威尼斯金獅獎頭號種子。
這種政治傾向與戛納形成鮮明對比——后者今年因選片"去政治化"遭批評。"電影不能逃避現實,"巴貝拉強調,"當你看到加沙兒童的眼睛,很難不被觸動。"數據顯示,主競賽18部影片中,11部直接關聯當代議題,較去年增長40%。
挑戰與爭議并存
片長過長成甜蜜的煩惱:范·桑特新片達2小時47分鐘,是枝裕和《After the Rain》2小時32分鐘,導致每日四場競賽片排片壓力巨大。"最后一場可能要到午夜放映,"巴貝拉無奈表示,"但導演們不愿妥協——他們說流媒體時代觀眾能接受長片。"
隨著9月4日開幕臨近,威尼斯正以"頒獎季風向標"姿態強勢回歸。從《小丑》到《沙丘》,過去十年威尼斯首映影片斬獲12項奧斯卡主要獎項,今年的豪華陣容能否延續輝煌,全球電影人拭目以待。正如巴貝拉所言:"我們不制造爆款,我們發現未來的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