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工業大學發布擬對一名女學生開除學籍的公告,引發廣泛關注。該事件的另一方,是烏克蘭前職業電競選手 Zeus,他于7月13日晚在社交平臺回應隱私視頻事件,稱“感到后悔”,并表示“未婚、也不在戀愛關系中”,同時向女生道歉。
然而,相比事件本身,一些衍生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尤其是在報道方式和輿論走向上。
首先,不少媒體在報道中直接使用了女生的實名,有的還配有頭像截圖。與此同時,一條帶有女生全名的微博詞條登上熱搜。
我們不禁追問,這種對涉事人隱私的直接暴露,是否符合新聞報道中應有的克制和邊界?尤其是在當事人并非公共人物的情況下,信息呈現是否有“最小必要性”?
其次,熱搜用詞為“女生出軌”,評論區也集中在“知三當三”“道德失范”等言論上,指向明顯。但從此前的公開信息看,Zeus才存在已婚育的事實。輿論對女生的集中批評,與對男方相對“安靜”的輿情環境,是否反映出某種程度上的性別偏差?
想起此前, 安徽師大一名男教師,多次威脅性騷擾女生,姓名從未被披露,還在被行政處分后又回到學校保衛處任職,而校方回應是:“給他留了一口飯吃。”
有媒體人指出,在此次事件中,媒體與平臺如何處理當事人信息,如何設置議題框架,如何避免帶節奏,都構成了現代新聞倫理與社會責任的一個實踐考題。
最后,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