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民勤】“數智之力”賦能鄉村振興——一份來自“沙海孤島”民勤縣的答卷
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因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包圍,素有“沙海孤島”之稱。盛夏時節,黃沙與綠意在這里交織出一幅壯麗的畫卷。戈壁灘上,中國移動超級基站巍然矗立,為這片區域提供著穩定的通訊保障;在智慧農田里,灌溉系統精準計算著每一滴水,讓極端干旱的土地孕育出甘甜的蜜瓜和馬鈴薯……
曾經,這里是風沙肆虐人跡罕至的通信“孤島”,牧民與外界的聯系被無垠的沙海阻隔。如今,民勤縣正攜手中國移動,以“數智之力”突破自然桎梏,將沙漠變成綠洲,更變成“金山銀山”,向著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穩步前行。
互聯互通,網絡助力農畜產品走出沙漠
移動網絡信號的覆蓋不僅在沙漠中架起了親情的橋梁,更為當地農畜產品帶來了多樣的銷售渠道。
民勤縣作為“中國蜜瓜之鄉”,如今90%的蜜瓜都是通過電商銷往各地。7月是蜜瓜成熟的時節,瓜地里隨處可見瓜農正在直播賣瓜,這是在移動通網前沒有的畫面。村民們都說,有了網絡直播,他們不再像以前只能把瓜運到集市賣了,蜜瓜也不會因為賣不出去爛在地里了。
網絡帶來的便利,在偏僻的紅砂崗鎮花兒園村灘井放牧區同樣能感受到。這里住著13戶牧民,因位置偏遠和山體遮擋,牧民與親人聯系只能攀爬到附近的山脊或騎行數公里尋找信號。“2015年底根據當地牧民反映,我們在牧區安裝了2G數字飛地,2024年11月更換為4G直放站,2025年3月在海拔1580米的險峰之上創新采用4G拉遠基站技術,讓信號更好地覆蓋牧區。”中國移動網絡維護員唐鵬天說。
自從移動信號覆蓋加強,牧民們可以暢通地與家人親友打電話、通視頻,他們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牧業生產中。
走進牧民韋興天家,他正在用手機查看羊群的活動狀況,這是借助中國移動物聯網卡,給羊裝上了“數字身份證”。“以前在沒有信號的時候為了找走丟的羊,很費時間,我還曾把腿摔傷了;現在有了移動4G信號,我們給頭羊和部分羊裝了電子耳標,通過GPS定位,在手機APP上能實時看到羊群在哪,方便著哩!”韋興天對記者說。
網絡不僅讓牧民有了監控羊群的“天眼”,還讓他們的羊被更多的買家看到。牧民通過網上直播宣傳,展現出沙漠中自然生長羊的優良品質,吸引了許多顧客,讓以前與圈養的羊相同價位30元一斤羊肉,如今增長到50元一斤。牧民們如今還會運用網絡信息,實時掌握羊肉及羊絨行情,實現利益最大化。“雖然我只養了100多只羊,但收入比以前養300只的時候還多,最多的時候一年靠賣羊肉和羊絨能收入10萬多元。”韋興天笑著說。
精準計算,將每一滴珍貴的水用到實處
走進民勤縣雙茨科鎮小新村高標準農田與灌區智能化管理核心示范點,成片的玉米地如綠色的海洋般鋪展向前,與相隔不遠的沙漠地帶形成鮮明對比。
據了解,民勤縣年均降水量1113.2毫米,蒸發量2675.6毫米,在這里每一滴水都顯得格外珍貴。面對極端干旱的自然環境,省級財政加上縣級政府共同投資2090萬元,在雙茨科鎮小新村、薛百鎮張麻村等5鎮6村,總面積25495畝耕地上大力建設智能灌溉系統。
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段振佼介紹說,該項目利用中國移動的物聯網、大數據、5G和AI+SaaS技術,通過智能系統精準調控水源、泵站、機井及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按需供水、精準施肥,在原高標準農田基礎上平均每畝提高節水10%—15%,約節水30—50方,同時系統會實時匯總田間氣象、土壤墑情、蟲情、苗情、蒸騰量等數據,進行農情分析并圖形化展示。
通過這些系統,種植戶通過手機就可以在家遠程操控,同時減少了勞動成本,現在一個農戶就能管理1000畝地。“自從有了智能灌溉系統,我不用經常往田間地頭跑了,通過手機就能輕松操作,現在時間富裕了,還可以幫忙除草、開農機,一天能賺200—300元。”當地農戶魏志明說。
用水的精準不僅在農田也體現在當地村民家中。過去民勤農村居民生活用水一直采用“戶均固定金額+政府定期供水”的方式,由于無法精準掌握實時用水量,浪費了不少水資源,有的地方還出現前端村民不停放水、末端村民出不了水的情況。
為了更加科學用水,在2021—2024年間,中國移動在民勤農村地區安裝了5萬多塊智能水表,村民通過APP繳納水費就可以隨時用上自來水。大攤鎮北東村村民楊得兵說:“現在我家水費是每方2.45元,每年用水總費用在300元左右,不用再像以前要等固定供水時間,現在有需要就可以直接用水,科學又方便。”
通過智能水表的精準計量,讓本就缺水的民勤縣水資源管理更加科學、精準、智能。據了解,通過安裝智能水表等多種節水措施,當地老百姓每年的水費節省了一半,農村飲水量總體節約超過20%。
防火治沙,給予來自“云端”的守護
在民勤縣,為防止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相會”,種樹成為關鍵。同時因地處沙漠,紫外線強,溫度較高,民勤縣政府把森林防火作為頭等大事,當地林草部門每年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人開展長期巡檢防護。
在2023—2025年期間,中國移動克服光纜傳輸距離遠、普通車輛無法進入沙化腹地等困難,先后在民勤的草原區域、沙化封禁等區域安裝5套高空瞭望監控塔,對草原火災、禁區放牧等進行遠程智能監控。以前一次全面巡檢要半個月,現在巡檢人員只需要打開APP,5分鐘即可實現全區域自動巡檢,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成效。
今年3月,“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吸引了全國數以萬計的志愿者奔赴騰格里沙漠邊緣,揮鏟播綠,構建生態屏障。“今年春季我們種了梭梭、檸條等沙漠植物共計80萬棵,參與人數達3.5萬人次。”活動負責人仲麟介紹。
活動期間,中國移動甘肅分公司為了確保志愿者在沙漠中正常用網,組建了專項保障團隊,網絡維護員楊玉龍帶領團隊,夜以繼日改裝“沙漠特制基站”,做好散熱、防凍和防沙的專業處理,活動當天通過5G應急通信柜、依托亞太6D高通量衛星構建“超級基站”,實現活動區域5G全覆蓋。
當一抹綠在沙漠中逐漸擴散之際,那些在沙漠基站間不畏艱險進行維護的身影,正與數以萬計的志愿者們共同書寫著數字時代的生態史詩。
目前,民勤縣行政村5G網絡覆蓋率達95%,建成寬帶信息點近12萬個,已做到“鄉鄉雙千兆、村村全通達”。5G、物聯網、視聯網、智慧農業等技術,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未來,中國移動將繼續深化“網絡+”鄉村振興模式,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業升級,以數字服務惠及民生,為民勤縣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智慧鄉村新樣板。(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振東)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李玉紅 審校:李筱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