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CCTV-13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7月8日播出的節目中,原本以總臺記者獨家采訪沈飛公司研制的彈射版殲-15T艦載戰斗機,卻不料被“背景板”中刷成綠色的殲-35艦載戰斗機搶了風采。
殲-35戰斗機,被官媒正式曝光已經在沈飛公司投入批量生產,加上近期已有殲-35在華北某地空域以編隊形式進行密集的飛行彩排,十之八九將參與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
這款中國航空科研人員獨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第二款第五代雙發單座隱形戰斗機,就成為外界關注和報道的中國海空軍通用的重點航空作戰裝備。
現有的各種跡象表明,隨著彈射版殲-15T戰斗機和殲-15D電子戰機,這兩款新型的艦載機已裝備中國海軍現役兩艘航母,即001型16“遼寧”艦和002型17“山東”艦,意味著殲-35戰斗機也能成為兩艘現役航母和即將入列的003型航母18“福建”艦的重點型號艦載機。
央視作為國內權威的視聽媒體,官宣了沈飛公司已經正式量產了殲-35艦載戰斗機,這一決定性的舉措,在外界看來標志著中國在建立現代“藍水”海軍和擴大在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影響力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
殲-35戰斗機,與固定翼的空警-600預警機、殲-15T戰斗機、殲-15D電子戰機等,將共同構成年內就將入列的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的“福建”艦這艘重型航母航空聯隊的主力艦載機。
“福建”艦,是全通平直甲板的航母,擁有龐大的機庫、升降機和數十個甲板停機位,三條極其關鍵的電磁彈射軌道和四條阻攔索著艦裝置。
殲-35艦載機,融合了航母使用的多個關鍵設計特征,包括加固的前雙輪式起落架、方便存放航母的折疊式機翼以及用于阻止著艦的尾鉤系統等。
采用了低可視觀察的機身、優化的發動機進氣口和嵌入式紅外/光電傳感器,機載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使其成為真正的第五代隱形艦載機平臺。
隨著殲-35的量產和裝備,中國海軍彌合了與美國海軍F-35C艦載聯合攻擊/戰斗機的技術差距。雙發有超音速巡航性能的殲-35,畢竟具備后發優勢甚至實現了對單發沒有超音速巡航性能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F-35C的徹底反超。
殲-35艦載戰斗機,雙引擎的配置,提供了額外的冗余,并可能為海上持續的高速航行,提供更好的機動性能。尤其是在緊急恢復情況下,單發的類似F-35C艦載戰斗機,若發生空中停機等故障,對飛行員和座機來說就非常危險了。
雙發的殲-35已超越單發的F-35C,這已經是毫無懸念,其實用不著爭議了。在國外相關軍事網站上,充塞著對沈飛公司殲-35的各種各樣的溢美之辭。稱其是中國航空在隱形艦載戰斗機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進步,堪稱中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部隊裝備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早期進行飛行測試驗證的殲-35,裝備了渦扇-13E(WS-13E)發動機,量產型的殲-35極有可能將過渡到渦扇-19(WS-19)發動機,提高更高的推重比和飛行的可靠性。
殲-35設置了機腹隱蔽彈艙,能攜帶6枚霹靂-15(PL-15)遠程空空導彈,讓其具有較強的制空作戰性能。也能掛載鷹擊-83K(YJ-83K)反艦導彈等,參與打擊海上的移動目標。
還能攜帶激光制導的GB1型、滑翔增程衛星制導GB2型、半主動激光制導的雷霆-2(LT-2)型、采用北斗+慣性制導的雷石 - 6(LS-6)型等精確制導炸彈等,參與對海上移動目標的打擊和實施地面攻擊。
總之,殲-35隱形艦載戰斗機和003型航母18“福建”艦,兩者在未來的結合,對于中國海軍將具有重大的裝備價值和戰略意義,能有效地將硬實力投射到超出南海、東海、黃海等傳統海洋邊界之外。
毫無疑問,中國即將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裝備電磁彈射型航母和隱形艦載戰斗機的國家,將擴大中國海軍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海軍力量平衡正在翻開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