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上映了一部“抗中神劇”,看得人虎軀一震,菊花……,不行,我不能只顧自己緊,也得來刺激刺激你們。
先看主演,薩爾曼·汗,我查了一下,這位大叔是印度戰狼片專業戶,近年來連拍6部戰狼題材電影,堪稱“印度吳京”。其中,大叔的代表作《辛格》,就是一部講述1962年那場著名的中印邊境戰爭的神劇。
不知道大伙兒有沒有人看過這部電影,劇中,中國軍隊的子彈一顆都打不到英勇的印度士兵,而只要辛格老哥一舉槍,空中的戰斗機都能給你打下來!
這電影由三哥政府掏腰包投資,薩爾曼·汗主演,主要是宣傳印度士兵的“英勇行為”,它雷人的宣傳語叫“印度打響最殘酷戰斗,卻未開一槍”。
簡單介紹一下神劇《加勒萬之戰》的劇情:
阿三的士兵們英勇戰斗,大敗我軍,然后我軍不講武德,使用陰謀詭計,趁阿三祈禱沒有防備時,派三個士兵俘虜了三鍋一個營。
就這一點來說,還是挺符合事實的嘛!
當時阿三也很英勇,非但不投降,還進行了反擊,奈何眾不敵寡,主角也被俘虜了。
主角受到了嚴酷的刑訊逼供,大怒,爆發出洪荒之力,一個打十個,順便救了個美女通訊兵。有了美女,主角雄性腎上激素狂飆,靠一已之力打爆整個基地,解救了無數阿三的俘虜同伴。
于是,以主角和美女為首,阿三的俘虜兵們又開始了一段炫酷的大型集體舞,至少跳十五分鐘,然后帶著羸麻了的美好心情,踏上了歸國之路。
就問你麻不麻?如果還沒麻,歡迎點擊文末的預告片!
《加勒萬之戰》背后,是印度政府或明或暗地推波助瀾。當現實中的挫折感與無力感無處宣泄,銀幕上那被過度美化的“勝利”就成了絕佳的替代品。
觀眾在黑暗中鼓掌歡呼,仿佛那虛假的凱旋光芒真的能照亮現實的黯淡角落,用票房數字兌換國家自信——這真是一劑成本高昂的精神安慰劑。
然而諷刺的是,當這些“神作”片段偶爾流入國際網絡,尤其傳到我們這邊時,彈幕和評論區常瞬間被“哈哈哈哈”刷屏。
印方部分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我們這邊卻笑到扶墻:銀幕上的“無敵印軍”與現實中的實際表現,恰如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天壤之別,喜劇效果拉滿!
印度影人用巨額投資和頂尖特效,孜孜不倦地將戰場上的抱頭鼠竄,在銀幕上美化成氣吞山河的史詩大捷。這種自我催眠式的創作,本質是逃避現實困境的懦弱,而非激勵民族前進的號角。
靠扭曲現實來“贏”,贏得的不過是虛妄的自我感動。
當電影散場、燈光亮起,虛幻的英雄光環褪去,真正的歷史與實力較量,從不因銀幕上的“無敵姿態”而改變分毫。
當整個國家都熱衷于“精神勝利法”,在銀幕上“改寫”現實,這究竟是電影工業的繁榮,還是精神脊梁的悄然軟化?
中國的電影人,加油吧,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機會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