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的東北角,有一個神奇的地方,當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是陽光明媚的下午茶時間,這里的太陽已經準備“打卡下班”了。
下午三點多,太陽悄然下山?;四點剛過,街道便空無一人;到了六七點,家家戶戶已熄燈準備睡覺。
這就是中國天黑最早的地方,黑龍江省撫遠市烏蘇鎮。
這座小鎮上如今只住著一戶人家,全鎮唯一的男性居民和他的家人,他們與邊防戰士為伴,過著與國內絕大多數人截然不同的生活。
烏蘇鎮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與俄羅斯隔江相望。
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獨特的時間體驗:冬季下午三點左右,夜幕便悄然降臨;而夏季的凌晨兩點十分,第一縷陽光就已經灑滿江面。
民國時期,這里商賈云集,上千居民在此與俄羅斯人做生意。如今,全鎮卻只剩下一戶人家。
他曾經是鎮上唯一的居民,如今與妻子和孩子,共同守護著這片“最早入睡”的土地。
整個鎮子僅有一條街道,除了這戶居民,還有一座邊防哨所和一家旅館。
然而,這里卻是中國最大大馬哈魚漁場,黑龍江省90%的大馬哈魚都產自這里,這種奇妙的反差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下午三點左右,很多打工人還在辦公室忙碌,甚至剛起床準備接著上下午的班,烏蘇鎮就已經陷入天黑,居民也開始準備晚飯了;
四點剛過,他們可能已經收拾好碗筷,六七點左右,他們就開始準備睡覺了。這種作息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可思議,卻是烏蘇鎮人世代延續的生活方式。
一位老漁民說,這里魚汛季節最熱鬧,秋天捕魚期,各地漁民都來到這里,商販聚集收購大馬哈魚,整條江上人歡魚躍。
但魚汛一過,鎮上就恢復寧靜,除了哨所戰士,就剩那戶人家了。
烏蘇鎮居民的生活完全遵循自然光線調節。冬季下午三點多天開始擦黑,他們便早早結束戶外活動;夏季則恰恰相反,晚上十點太陽才依依不舍落下地平線。
當地唯一的旅館主人說,游客最不習慣的就是他們的作息。
下午四點,他們準備晚飯時,游客卻還在問去哪看日落。等游客?看完日落回來想吃飯,他們都已經準備睡覺了。這種時間錯位常讓游客既困惑又覺新奇。
雖地處偏遠,但烏蘇鎮并不孤獨。隨著“中國最早日出”的名聲遠播,越來越多的游客專程前來體驗這種獨特的時間節奏。
他們借宿在鎮上唯一的旅館,只為在凌晨兩點十分見證夏季第一縷陽光染紅江面的壯麗景象。
有趣的是,中國天黑最早的地方,同時也是天亮最早的地方。
距烏蘇鎮不遠的黑瞎子島,夏季凌晨兩點,天就開始蒙蒙亮,三點左右太陽便躍出地平線。
這塊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的寶地,曾在1921年被蘇聯占領,直到2008年才回歸祖國懷抱。
如今,島西側171平方公里土地已重新飄揚五星紅旗。
由于曾被俄羅斯統治七十余年,這里聚居著不少中俄混血居民。
漫步街頭,常有金發碧眼的俄羅斯美女擦肩而過,她們或是游客,或是嫁到中國的定居者,成為邊陲小鎮一道靚麗風景。
一位攝影愛好者分享道,當全國人民還在睡夢中,黑瞎子島的天空已泛出魚肚白。三點整,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照亮整個江面,那種震撼無法用語言形容。
撫遠市也因此成為獨一無二的“時間之城”,它既擁有全國最早的日出,又擁有全國最早的黑夜。
這種極端的時間體驗,吸引著越來越多追求新奇旅行體驗的人們。
當最東端的撫遠夜幕降臨,最西端的新疆喀什卻仍是陽光燦爛,兩地的“實際時差”達到六小時左右。
想象這樣的場景:下午四點,烏蘇鎮居民已準備就寢;此時喀什的太陽還高高掛在空中,當地人要等到晚上十點才迎來日落。
當喀什人結束晚餐準備晚間活動時,烏蘇鎮人已經睡了五個小時。
新疆喀什作為中國天黑最晚的地方,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晚上十點,當東部城市已進入夜生活高潮,喀什的夕陽余暉才剛剛染紅古城墻;夜里十一點,街頭依然熱鬧非凡,夜市飄香,孩子們仍在巷弄間追逐嬉戲。
一位常年往返于東西部的商人深有感觸:“每次從喀什飛上海,都像穿越了時空隧道。起飛時喀什天色大亮,飛行六小時后降落上海,卻發現天色更暗了。這種逆時光飛行的體驗,是中國獨有的神奇感受。”
當上海的白領還在為下班高峰堵車煩惱時,中國最東端的小鎮居民早已進入夢鄉三個小時;新疆的上班族上午十點才開始工作,而東北的農民凌晨三點就已下地;
你羨慕哪種生活呢?你還知道哪些獨特的地方?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