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長在吉隆坡短暫會面,王毅行程滿檔,魯比奧卻擠出機會趕來,這場閉門對話到底談了啥?中方態度保持謹慎,美方卻頻頻放風,特朗普訪華團真的能組建嗎?
這場中美外長會談,其實藏著美國的焦急心思,魯比奧本來只計劃跑日韓,卻臨時殺到馬來西亞,很明顯就是沖著王毅來的,畢竟東盟外長會是個好舞臺。
可王毅的行程排得像高鐵時刻表,魯比奧得硬擠才能見上面,這不,美國國務院7月7號就放風,確認魯比奧改行程,說是要“重申對印太的承諾”,
但誰都看得出,他是想借這機會跟中國聊聊,打破高層對話的冰層,6月中美元首通話剛給兩國關系開了個口子,特朗普那邊還得靠這會談穩住局面。
為啥這么急?看看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就知道了,國內商界吵翻天,覺得加稅傷了自己生意,東南亞盟友也慌了,馬來西亞、老撾這些國家被25%到40%的關稅砸得暈頭轉向,魯比奧不趕緊跟中國緩和,印太戰略的盤子怕是要散架。
更別提他自己還背著中國的制裁標簽,入境中國沒戲,只能在這“第三國”找機會,這次低調現身,多少有點服軟的意思,為特朗普訪華鋪路的心思藏不住,可這行程的調整,總透著股美國在對華博弈里漸漸吃力的信號。
中美外長的這場會談,短短一小時,全程閉門,連個握手鏡頭都沒給記者留,雙方拍了張合照,臉上的表情都像在演“冷面外交”,沒有公開互動,沒有詳細聲明,這氛圍就像兩個高手過招,誰也不想先露底牌。
魯比奧倒是挺會說話,對媒體敞開了話匣子,稱會談“非常有建設性、積極”的感受,還拋出中美有合作潛力的說法。
但話鋒一轉,他也承認雙方在貿易、南海、人工智能這些問題上沒少掰扯,甚至俄烏沖突,雙方分歧一大堆,他這表態,像是想給外界畫個緩和的餅,但又得維持鷹派的面子。
中方這邊,回應就低調多了,只說了“積極、務實、建設性”幾個字,連具體成果都沒提,這種沉默其實很聰明,中國知道,美國人嘴上說得好聽,行動上能不能跟上還得看,中方這回并不急著亮牌,只穩穩地等著美方下一步。
王毅在這場會談里,還把中國的底線擺得明明白白,他直接給魯比奧提了三條:想跟中國好好談,就得客觀看我們,目標得定在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態度得平等尊重,說得直白點,就是別老想著用“霸權”壓人。
更硬氣的是,王毅還直接點名臺灣問題,告訴魯比奧這是不能碰的紅線,美國得老老實實遵守三個聯合公報,還甩了一句“好自為之”,
這警告可不輕,等于告訴美方,別光嘴上說合作,行動得跟上,看看過去,特朗普第一任期搞“臺灣牌”時,中國反制多果斷?現在中方這態度,就是要把節奏攥在手里。
至于特朗普訪華,中方沒急著給準話,訪華不是不行,但得看美方能不能把承諾當真,別像過去那樣翻臉比翻書快,中國這招把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這場會談剛結束,魯比奧就放話,說中美領導人今年見面的可能性不小,雙方已經在協調了,美媒更是直接爆料,特朗普訪華已經提上日程,聽起來挺熱鬧,可這其實還是美國在試探。
魯比奧管這次會談叫“務實、建設性”,想給外界一種緩和的信號,可中方沒那么好忽悠,合作是唯一出路,這話誰都懂,但中國更看重美國能不能說到做到。
中方這邊,合作大門從來沒關,但警惕心也沒放下,王毅的態度很清楚:想往前走,拿出誠意來,全球都在盯著這倆大國,盼著能為世界穩一穩。
中美這局棋,關鍵在利益博弈,美國的“底牌”確實不多了,經濟牌、技術牌打得沒以前順手,中國卻越發穩得住。
這次會談只是個開始,未來怎么樣,取決于美國能不能放下架子,真心合作,中美關系的歷史告訴我們,合作是唯一出路,但信任卻需時間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