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大爺這大半輩子都愛釣魚,幾十年下來,早就習慣了風吹日曬,旁人看著或許覺得特別,但對他來說不過是尋常日子。只是他那身被曬成 “醬油色” 的皮膚,實在顯眼 —— 這其實是皮膚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黑色素大量生成,把紫外線轉化成無害的熱量。我初見時還愣了一下,總覺得這膚色和神態,竟和印度的甘地有幾分神似,忍不住在心里暗笑自己這奇特的聯想。
其實釣魚曬得太狠,藏著不少隱患,最該警惕的有兩點。
第一是皮膚癌風險。紫外線會讓皮膚彈性纖維斷裂,加速皺紋、色斑生成。雖說深膚色人群因黑色素顆粒更大、更多,天然抗曬傷能力較強,但長期無防護暴曬,脫皮、紅腫是家常便飯,更可怕的是對 DNA 的持續損傷。研究顯示,職業釣手患皮膚癌的概率比常人高 2.1 倍左右,就算是大爺這 “醬油色” 皮膚,也擋不住紫外線的潛在威脅。
第二是熱射病等健康問題。高溫下長時間釣魚,尤其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弱,很容易中暑。就像沈陽那位 70 歲釣友,連續釣了 5 小時魚后突然暈厥,被確診為重度中暑。另外,久坐還會讓下肢靜脈血栓風險比常人高 2.8 倍,這些都得留意。
說起釣魚防曬,我可有過慘痛教訓。第一次跟船出海釣魚時,年輕氣盛,壓根沒把防曬當回事。心想不就是曬曬太陽嘛,有啥大不了的?于是套上短袖短褲,頂多戴了頂平時耍帥的鴨舌帽,就大大咧咧地出發了。結果呢?回來后整個人活生生蛻了一層皮,那火辣辣的疼,現在想起來還覺得肉疼。更郁悶的是,當天運氣極差,一條像樣的魚都沒釣到,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