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的史書中,海都是一位經常出現的人物,他是窩闊臺汗國的創建者,也是元世祖忽必烈一生中最難纏的敵人。
作為窩闊臺家族的代表人物,海都曾積極挑戰忽必烈的權威,他聯合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反對元朝,掀起了一場蒙古貴族之間最大規模的內戰,對元朝和四大汗國的歷史影響極大。
海都出生于公元1235年,他的祖父是蒙古帝國的第二任大汗窩闊臺,其父是窩闊臺的第五個兒子合失。
在海都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為飲酒過多而去世,海都的童年是在成吉思汗的斡魯朵中度過的,當時成吉思汗早已去世,但是海都仍然能經常聽到關于祖先創業的故事,這也讓海都對成吉思汗崇拜不已。
公元1241年,海都的祖父窩闊臺被酒精奪去生命,父親和祖父的相繼去世,對年幼的海都影響極大,他認識到了酒精帶來的危害,并且終生不曾飲酒。
公元1246年,海都的伯父貴由繼承汗位,但是身體虛弱的貴由,兩年后便在遠征金帳汗國的行軍路上去世。
貴由的突然去世,使窩闊臺家族開始失勢,雖然成吉思汗曾聲稱窩闊臺家族擁有優先繼承汗位的權力,但是汗位仍然轉移到拖雷家族手中。
公元1251年,拖雷的長子蒙哥成為蒙古帝國的第三任大汗,當時的海都已經十六歲,他被蒙哥分封至現在的哈薩克斯坦一帶。
根據史學家拉施特的記載,長大之后的海都非常聰明,他指揮軍隊的能力非常突出,并且擁有管理封地的才能。
蒙哥成為大汗后,便開始削弱窩闊臺家族的勢力,這一切都被海都看在眼里,他開始積極保存自己的實力,為日后奪回汗位做好準備。
公元1259年的夏天,蒙哥在率軍圍攻釣魚城時去世,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當時的海都已經成為窩闊臺家族的首領,他的封地被人們稱呼為窩闊臺汗國。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內戰,使海都明白振興窩闊臺家族的時刻已經到來,他雖然名義上支持阿里不哥,但是卻未曾給過阿里不哥實際幫助,因為野心極大的海都,根本不屑于參加這場無意義的內戰,因為無論哪一方勝出,汗位仍然在拖雷家族手里。
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爆發內戰的那段時間,海都開始積極擴大自己的地盤,而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窩闊臺家族奪回汗位。
公元1264年,忽必烈在汗位爭奪戰中勝出,成為蒙古帝國的第五任大汗,在阿里不哥投降之后,海都并沒有向忽必烈示弱,他與金帳汗國的別兒哥組成聯盟,繼續挑戰忽必烈的權威。
對于忽必烈來說,海都是比阿里不哥更難纏的對手,窩闊臺汗國位于蒙古帝國的西部,并且得到了金帳汗國的支持。
公元1266年,為了削弱海都的力量,忽必烈將察合臺的曾孫八剌派往中亞,前去繼承察合臺汗國的汗位,而八剌便是忽必烈用來抗衡海都的一枚棋子。
僅僅兩年之后,八剌便開始向海都宣戰,他指揮軍隊擊敗窩闊臺汗國的軍隊,但是不久之后,海都又在金帳汗國的幫助下擊敗八剌,并且開始蹂躪察合臺汗國的土地。
面對海都的不斷進軍,八剌開始四處集結軍隊準備再次決戰,就在這個時候,海都卻率先拋出橄欖枝,勸說八剌不要繼續生靈涂炭,面對海都的勸說,八剌最終背叛了忽必烈,決定加入海都的陣營。
公元1269年,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和金帳汗國的話事人,在塔拉斯河流域召開大會,在這場大會上,海都率先向忽必烈發難,他認為忽必烈已經被中原人同化,已經不能成為蒙古帝國的合法可汗。
而察合臺汗國的八剌和金帳汗忙哥帖木兒,則一致同意海都的觀點,他們決定組成聯盟,共同對抗托雷家族的忽必烈和旭烈兀。
塔拉斯河會盟的消息,則讓忽必烈感到壓力山大,蒙古帝國總共只有四大汗國,現在居然有三個都在反對自己。
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隨后便任命北平王那木罕為指揮官,讓其率領軍隊攻打窩闊臺汗國。
不久之后,那木罕便在別失八里擊敗海都的軍隊,但是這場失敗對海都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海都很快便重振旗鼓,并且逐漸控制察合臺汗國的宮廷。
公元1275年,忽必烈派木華黎后裔安童前去輔助那木罕,元朝軍隊再次和海都爆發戰爭,就在元朝軍隊越戰越勇的時候,蒙哥的兒子昔里吉發動叛亂,他將那木罕等人俘虜,并且主動向海都示好,不過卻遭到了海都的拒絕。
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海都不斷率軍騷擾元朝的邊境,雙方軍隊多次爆發戰爭,但是元朝軍隊始終無法徹底擊敗海都,此事讓忽必烈頭疼不已。
公元1286年,海都率領大軍東進,他們在瑪納斯河流域擊敗元朝軍隊,導致元朝軍隊損失慘重,畏兀兒亦都護也被迫遷移至甘肅永昌。
公元1287年,元朝的東路宗王爆發反對忽必烈的叛亂,海都則趁元朝軍隊與東路宗王作戰之時,與察合臺汗國的篤哇一起向漠北草原進軍,他們在杭海山擊敗元朝軍隊,并且在不久后攻占哈拉和林。
公元1289年的夏天,已經七十四歲的忽必烈決定親征海都,海都得知此事后便立即率軍撤退,元朝軍隊成功收復哈拉和林。
公元1294年,忽必烈在大都去世,他在去世前仍未徹底消滅海都的勢力,而當時的海都也已經六十歲,他的許多支持者都已經向元朝投降,局勢也對他越來越不利。
公元1300年,海都動員了自己所有的軍隊,決定與元朝軍隊進行一場決戰,他率領軍隊向漠北草原進軍,而當時駐扎在漠北草原的元軍指揮官,則是忽必烈的曾孫海山。
當時的海山只有二十歲,他為海都的到來做好了精心準備,雙方進行了多次激烈的戰爭。
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海都與海山的軍隊再進行了一場決戰,在這場戰役中,海都親自披甲上陣,窩闊臺汗國的軍隊一度占據上風,但是他們的軍隊始終無法突破元朝軍隊的防線,海都和篤哇相繼負傷,最終只能被迫撤退。
此戰的失敗對海都打擊很大,他深知自己已經無法戰勝元朝的軍隊,并且在返程途中傷重去世。
海都去世之后,其子察八兒繼承汗位,但是察八兒已經無力挽救窩闊臺汗國,他在1306年向元朝投降,歷時近半個世紀的“海都之亂”也宣告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