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多家老字號陸續煥新歸來。翻新升級的店鋪、創新推出的產品、打造國潮周邊IP...它們持續擁抱變化,探索著新的道路。接下來,記者將持續走訪滬上老字號,為市民們帶來老字號煥新調查系列,看一看它們都有哪些新花樣。
隨著上周豫園湖心亭重開,早茶套餐中那只皮薄餡綠的松月樓凈素菜包再度成為焦點。記者日前探訪了前不久結束閉店裝修、以全新面貌回歸的百年老字號松月樓豫園店。這家創立于1910年的滬上素食標桿,在保留“常年凈素,葷不入店”傳統的同時,通過空間煥新、非遺展示、線上打包等深度融合,吸引了更多市民與游客。但記者也發現,店員對于線上點單后的服務流程還稍顯生疏,有點跟不上店內的更新迭代。
吧臺位、非遺展示窗口,從“老字號”變身“新地標”
記者來到松月樓豫園店,原木色的門頭設計和豫園商城本身的亭臺樓閣巧妙融合在一起,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質感,沒有一絲突兀之感>
踏入其中,店內的吧臺位格外新穎,通透的玻璃窗、幾張高腳凳,在這兒用餐真有點中西融合那味兒了。店員告訴記者:“之前天氣稍微涼快點的時候會開著窗,很多老外喜歡坐在這里,也有不少旅游客駐足拍照,成為了新晉打卡點。”不過如今正處盛夏,開著窗吃飯恐怕要滿頭大汗了,所以此處窗戶緊閉且也無人落座>
店內的客群十分多元化,有吃了幾十年依然愛這一口的上海阿姨爺叔,有被環境吸引進來打卡的年輕人,還有特地搜索找來的素食主義者。一位俄羅斯客人分享:“我是十幾年的素食主義者,來中國以后查找素食店發現了這里,味道挺好的,健康又清淡,我很喜歡。”可見,這家百年老字號在煥新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傳統口味的堅持,征服了大家的味蕾>
值得注意的是,松月樓還在沿街外賣區域增設了非遺展示窗口,從下劑、搟皮、挑餡到包捏,特別是22個褶的工藝,這扇明檔窗口把如何制作一只凈素菜包的過程完整呈現,讓顧客看得清楚吃得放心,也傳承了咱們的非遺文化。記者還了解到,餡料是松月樓凈素菜包的靈魂,制作的方法特別講究。上海青只取葉多梗少的嫩芯,再把豆腐干、香菇、自制面筋三樣主料按秘制比例混合,澆上麻油瞬間激發鮮香。不過,店家并未公布明確的非遺展示時間,所以如果市民和游客們想看到還得靠點運氣,建議早點去機會比較大>
線上打包不用里外奔波,但店員操作還有點生疏
記者注意到,重裝后的松月樓堂內每張桌子上都新增了二維碼,讓顧客可以線上點單,比起過往只能在收銀臺排隊買單的時候要方便了不少。落座后,店員還會貼心地上前提醒:“我們大眾點評上可以團50元的券,可以先看點什么,點到50元的話團券更劃算。>
素蟹粉拌面是松月樓的招牌之一,幾乎每桌必點。老字號的出品也確實很有保障,用胡蘿卜、土豆泥模擬出來的蟹膏蟹黃質感以假亂真的程度。通過蛋黃、姜醋、糖等調味料復刻蟹味鮮香,嘗起來和真蟹粉也沒什么區別。一份36元的價格還配上了菌菇湯,比起動不動上百元的真蟹粉拌面屬于是實惠之選了>
掃碼除了堂食點單,也可以直接打包包子、燒賣等傳統點心,比如經典素菜包一盒6個27元,要打包直接做法選擇“冷”即可。這樣的打包方式讓堂食客人打包變得輕松便捷,下單后只需在座位上等待,告別了以往店內店外奔波的困擾>
但記者實際體驗后發現,店員對于線上下單的形式或許還有點不習慣,點了一盒打包的冷素菜包,先是上了一份熱的,反饋送錯后遲遲不送來新的,再次催促后還又來詢問到底要冷的還是熱的。最后拿到打包的包子時,已經耗時近20分鐘了,而且當時也并非用餐高峰時間。希望還是能多做員工培訓,讓服務和店內的換新升級匹配起來,不然只會徒增顧客的不良體驗。此外,在堂內點包子的話,只能直接點6個同一口味的,如果想買1個嘗嘗或者想品嘗各種口味的話還是要去沿街外賣窗口購買,建議可以擴展線上點單的選項,滿足各種需求的顧客>
消費觀念的迭代與品質生活的追求,讓老字號靠招牌安享太平的日子成了過去。越來越多滬上老字號加入到煥新的隊列中去,但這些升級迭代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需要落實到每一處細節,真真切切地讓顧客們感受到變化帶來的便捷與好處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