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星期六, 7月12日,外賣三巨頭再度展開補貼大戰。只是,這場戰爭是按照淘寶閃購的部署,開打第二輪,美團積極應戰,京東跟著撿便宜——京東外賣沒有大戰旗鼓地宣傳,訂單量卻跟著上升。
這場補貼狂歡直接推動訂單量再創新高。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突破1.5億單,較上周峰值增長25%;淘寶閃購雖未公布具體數據,但“超級星期六”計劃已帶動非餐飲訂單占比提升至16%,糧油米面、冷凍食品等品類增速超100%。重慶、上海等地的茶飲門店出現爆單,騎手單量翻倍,部分騎手單日收入突破千元,但配送延遲、商家備貨不足等問題也隨之顯現。
第二輪:“打單紙條散落滿地”
比起7月5日“開戰”那一天奶茶店店員深夜累得坐在地上大哭的情景,這一次“打單紙條散落滿地”成了商家超負荷運轉的縮影。
美團“0元購”、淘寶閃購“滿20減19”,平臺給商家的補貼引發訂單暴增,多地茶飲店單日銷量超2000杯。但商家面臨利潤壓縮困境,部分門店參與活動后實際收入僅為營業額的60%,扣除成本后單杯利潤不足1元。爆單導致部分門店因物料不足或系統崩潰被迫“休息中”,甚至出現近30杯奶茶無人認領的浪費現象。部分中小商家選擇臨時關店或調整菜品分量以應對成本壓力。
對于騎手,配送單價翻倍,鄭州騎手孫先生單日收入700元,上海騎手午高峰配送40單。高強度工作下,騎手普遍“舍不得休息”,有眾包騎手稱“要跑通宵”。但訂單波動大、補貼政策不透明也引發擔憂,擔心新騎手涌入加劇未來競爭。
已經學精了的消費者,“薅羊毛”熱情高漲,有用戶單日下單20單,17單“0元購”,社交平臺出現“冰箱放不下”、“喝飽不吃飯”等調侃。但非理性消費導致浪費,上海某小區單日丟棄未食用外賣37單,南昌蜜雪冰城門店近30杯飲品被棄。
淘寶閃購:即時零售產業的生態破局
發起外賣大戰,按部就班掀起第二輪,下一個周六注定迎來第三輪,是淘寶閃購戰略部署的落地,背后是阿里對即時零售賽道的深度布局。
自5月2日上線以來,淘寶閃購日訂單量從4000萬飆升至8000萬,市場總量從日均1億單增至2億單,核心目標直指美團的“外賣送萬物”戰略。按照未來12個月500億補貼的“陽謀”,淘寶閃購試圖完成三大任務:
1.爭奪用戶心智
以高頻次的“超級星期六”培養用戶即時消費習慣,將“外賣=餐飲”的認知拓展為“外賣送萬物”。7月5日數據顯示,其非餐飲訂單中糧油米面、家清個護等品類增速超100%,用戶囤貨行為顯著。
2.構建流量閉環
整合淘天電商、餓了么運力、支付寶支付的生態協同。淘寶首頁“閃購”入口與餓了么配送網絡打通,用戶可一鍵完成從下單到履約的全流程,日均2億活躍用戶為阿里系業務導流。
3.遏制美團擴張
針對美團即時零售業務的高速增長、2023年其非餐銷售額1,750億,淘寶閃購以補貼對沖其電商滲透,試圖在生鮮、商超等領域建立壁壘。
阿里集團:電商第二增長曲線布局
為這場大戰,淘寶閃購已籌備數月。早在4月底,阿里將餓了么“小時達”升級為獨立頻道“淘寶閃購”,并啟動“閃電倉”計劃,在全國布局5000個前置倉,覆蓋30分鐘配送圈。6月30日,內部代號“淮海戰役”的百日增長計劃確立,目標在每個周六通過補貼沖高單量,同時將資源向非餐飲品類傾斜。
具體舉措包括:與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頭部品牌簽訂獨家補貼協議,確保價格優勢;推出“商家成長計劃”,通過免傭、配送費補貼吸引中小商戶入駐;技術端優化調度系統,應對單日8000萬單的峰值壓力。
到現在,如已經看到的,淘寶閃購“高頻補貼+全品類覆蓋+生態協同”競爭模型已見雛形,日均2億活躍用戶中30%為新增流量,初步實現對美團的戰略牽制。
馬云:外賣大戰背后的隱者
盡管阿里集團上下都諱莫如深,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場外賣大戰的背后浮現出久未直接操盤業務的馬云的身影。
據內部人士透露,自年初馬云回歸后,把即時零售視為“電商第二增長曲線”,親自協調淘天、餓了么、菜鳥等板塊資源,要求“合力出結果”。
4月30日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5月2日全量上線。5月9日,馬云亮相阿里全球總部“湖畔小屋”,與CEO吳泳銘共同鼓勵員工“堅持創業精神”。同日,吳泳銘發布內網帖《回歸初心,重新創業》,宣布以“飽和式投入”聚焦核心戰役,強調AI驅動業務重構。
6月24日,餓了么、飛豬正式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整合本地生活與電商資源。6月30日,啟動內部代號“淮海戰役”的針對即時零售市場的百日閃購增長計劃,從7月5日開始,未來100天的每周六定為“超級星期六”,投入比肩“雙11”的預算,目標要在雙11、618之后,再造一個品牌化的購物狂歡,抓手就是由淘寶閃購落地的即使零售市場。日訂單量從6000萬(6月底數據)提升至1億單,更為長遠的是。
小 結
兩輪戰罷,淘寶閃購似乎的確實現了攻城略地、統領資源的目標,然而美團并沒有因此失去其業界老大的地位,其基本盤反倒有所擴大。京東沒有主動參戰,被裹挾進來訂單量反倒增長,“捂著嘴偷著樂”,因為更加鞏固了其三足鼎立有其一的地位。
時過境遷,要想復刻當年打車App瘋狂補貼的情形,大戰過后只剩下“滴滴”一家獨大的格局,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
馬云先生恐怕也只能感嘆:讓子彈在飛一會兒……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包括封面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結果。如涉及使用不當請聯系編者刪除。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歡迎業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