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7月13日(小新)隨著氣溫升高,夏季常見的人字拖(Tongs)成為許多民眾外出首選的“涼鞋標配”。但多位足部健康專家近日提醒,這種看似輕便涼爽的鞋款,其實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健康風險,若長期穿著,可能引發腳部變形、關節損傷乃至交通安全事故。
法國足部健康聯盟:每天穿人字拖“極不推薦”
據法國媒體13日報道,法國足部健康聯盟(Union fran?aise pour la santé du pied)長期呼吁,公眾應減少對人字拖的依賴。其表示,這類鞋款最常見的問題包括:
塑料材質鞋底反復摩擦皮膚,容易引發角質增厚、破皮、過敏反應;
缺乏支撐力,極易造成足部不穩、崴腳等傷害,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群;
穿著時腳趾需持續“鉤緊”鞋面,長此以往可能導致趾爪畸形(orteils en griffes)。
改變步態,影響全身結構
不止腳部受影響,美國足病醫學協會(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人字拖還會對人體步態造成系統性改變。
為防止鞋子滑落,穿著者在走路時不自覺縮短步幅、收緊腳趾,這會造成膝蓋、髖部和腰椎承受更大沖擊。由于鞋底極薄、無減震設計,足部與地面沖擊力幾乎直接傳導至關節與脊柱。
長期穿著者常出現:
腳跟疼痛
膝蓋不適
腰背慢性酸痛
多類人群應“禁穿”人字拖
專家特別指出,以下人群穿人字拖風險更高:
糖尿病患者:足部末端神經受損,一旦出現微小創傷,極易感染,嚴重可致壞死或截肢;
老年人、兒童:平衡感差,穿人字拖更易摔倒、扭傷;
駕車人士:人字拖容易打滑或卡在踏板下,存在嚴重交通安全隱患。
不適合的場景:遠不止運動
法國健康專家建議,人字拖絕不適用于以下情境:
園藝勞動(易砸傷腳趾)
徒步登山(腳底支撐不足)
長時間城市步行(關節負擔過重)
駕車通勤(存在操作風險)
建議:合理使用,短時穿著
盡管人字拖存在諸多弊端,專家也強調無需“一刀切”禁止穿著。在人字拖適合的場景下,仍可作為短時間替代鞋使用。
推薦場景包括:
游泳池、海灘等涉水區域
公共浴室、更衣間等濕滑場所
運動后短暫穿著放松足部
若需長時間步行或外出,建議選擇帶后跟包覆、弓形支撐和穩定鞋底的涼鞋或拖鞋款式。
舒適不等于健康,涼鞋需理性選擇
人字拖的流行離不開其輕便、透氣、穿脫方便的特點。然而,正如專家所言,“腳部是人體的重要支撐系統,長時間穿著缺乏支撐的鞋類,可能引發連鎖性傷害”。
在炎熱夏季,選擇合適的涼鞋,既能保持舒適清涼,也有助于足部與全身健康。
文|小新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