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他白手起家,靠千億身價登頂馬來西亞首富寶座,長達25年都無人能出其右。
然而就是這位頂級富豪,卻讓1973的我國“絕境逢生”,寧愿承受巨大損失,也要幫助千萬中國老百姓度過難關。
這位和中國有著不解之緣的商人,就是被稱為“亞洲糖王”的郭鶴年,他和我國到底有著怎樣的淵源?又為何出手相救?
郭鶴年
臨危受命
1973年4月,馬來西亞華人富商郭鶴年在新加坡家中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電話那頭只簡單表示有要事相商,請他立即前往香港寶華大廈。
然而當郭鶴年走進大廈頂層的辦公室,兩位中國官員神情凝重地告訴他:
“郭先生,中國現在嚴重缺糖,外匯儲備更是負數,我們需要30萬噸食糖,希望您能幫忙低價采購,再通過期貨市場為國家賺點外匯。”
面對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郭鶴年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
但郭鶴年深知,這絕對不是普通的商業委托,30萬噸食糖相當于當時國際年貿易量的十分之一,一旦采購消息走漏,國際糖價將立即暴漲20%-25%,這對當時外匯儲備僅8100萬美元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糖業諜戰”行動悄然展開。
瞞天過海
為掩護這次秘密采購,郭鶴年精心設計了一場“聲東擊西”的大戲,他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
親自前往瑞士參加國際糖業大會,并派遣幾名得力助手飛往世界最大產糖國巴西。
郭鶴年想著自己和這些商業大佬一起開著會,不可能有人察覺他的行動,在日內瓦會場這位“亞洲糖王”一反常態地活躍,四處與同行攀談,制造正常參會的假象。
而在幕后,他每天緊張地遙控指揮巴西的采購行動,為掩人耳目,他要求助手偽裝成日本商人,在糖市分散采購,避免引起注意。
但天有不測風云,會議期間,一名英國商人神秘地將他拉到角落:
“你知道嗎?巴西糖區最近出現了兩三個陌生亞洲年輕人,天天進出交易市場,肯定有大事!”
郭鶴年雖然表面故作驚訝,轉身時已是“一腦門子冷汗”,他深知這個商人口中擾亂市場的人,正是自己。
然而幸運的是就在第二天,巴西傳來關鍵進展,郭鶴年不顧會場紀律,急切地在電話中下令:
“要快!否則消息出來要爆!”
就在國際糖商開始察覺異樣時,巴西合同已經簽署,當時巴西政府得知糖是賣給中國,還主動給出了優惠價格。
雙重勝利
合同落定只是第一步,深諳國際糖市運作規律的郭鶴年,同時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的期貨市場布局。
當中國采購30萬噸糖的消息最終傳開時,國際糖價應聲暴漲,郭鶴年抓住時機,果斷拋售所有期貨倉位,一舉為國家賺取500萬美元外匯。
至此以來,中國不僅低價獲得30萬噸急需食糖,還額外收獲了500萬美元外匯,相當于當時國家外匯赤字的6%!
更令人驚嘆的是,作為主導者的郭鶴年分文未取,當有人問他為何放棄唾手可得的巨額傭金時,他說道:
“如果我的公司加入其中賺錢,就是對中國的不忠。”
為了這次行動,他甚至凍結了自己兩個月的生意,之所以對中國這樣,也是因為從小郭鶴年就對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和中國的不解之緣
郭鶴年對中國的感情源于深厚的家學淵源,其母鄭格如畢業于福州協和大學,從小向他灌輸儒家思想,并在鐵板上刻下家訓:
“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
郭鶴年和母親
1984年,當北京計劃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卻遭外資苛刻要挾時,郭鶴年拍案而起:
“咱們要爭志氣!這事應該中國人自己做!”
他當即從香港盤古銀行取出一億美元存款,投入國貿建設,最終總投資達5.3億美元。
上世紀80年代末,當外資紛紛撤離中國時,郭鶴年卻逆勢加碼投資。
1990年北京亞運會,他個人匿名捐款200萬美元,同年,鄧公在最后一次正式對外會見中,專門與他長談40分鐘。
“我的心可以說分成兩半,一半是愛我生長的國家馬來西亞,一半是愛我父母親的老家中國。”
這位1913年生于馬來西亞的福建僑商后裔,僅靠10萬馬幣的創業資金就打造了一個800億商業帝國,在1948年父親去世后,25歲的郭鶴年整合家族產業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開啟商業征程。
1959年,他敏銳抓住馬來西亞獨立后的市場真空,建立第一家煉糖廠,短短十年間,他控制了馬來西亞80%糖業市場,全球食糖貿易量的10%,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糖王”。
到了1971年,郭鶴年在新加坡創立首家香格里拉酒店,打造出享譽全球的豪華酒店品牌,他更將商業版圖擴展至糧油領域,在中國推出家喻戶曉的“金龍魚”食用油品牌。
截至2025年,101歲的郭鶴年以千億身家連續24年蟬聯馬來西亞首富,被商界譽為“永不破產的巨人”,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心中卻始終有一個未竟的愿望。
商業帝國后繼無人
2025年,郭鶴年迎來101歲壽辰,但這位商業巨擘依然保持著工作狀態,因為沒有了他,千億帝國難以運轉。
雖然他有兩個兒子,但長子郭孔丞曾因與歌星鄧麗君的感情挫折影響經商熱情,次子不善商業運作,而能力出眾的侄子郭孔豐則另有事業,家族至今未公布明確的繼承方案。
至此看來,郭鶴年的商業帝國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但郭鶴年卻十分豁達,并沒有因此感到落寞,畢竟到了這個年紀,什么都早已看透,兒孫也自有兒孫福,他也尊重兒女自己的人生選擇。
但他至今都忘不掉,1973年發生的那場驚心動魄的“糖業諜戰”,直到今天都時常津津樂道,因為在他的心中,中國始終是他的第二故鄉,看到我國逐漸強盛,他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信息來源:
1.新浪財經2020.10.20《金龍魚老板郭鶴年絕密商戰,瞞天過海為困難時期的中國賺大筆外匯》
2.同花順財經2019.09.27《郭鶴年:幫中國狂賺500萬美元外匯的“亞洲糖王”》
3.中國漢網2018.04.03《1973年的一場商戰,他給物質困乏的中國,一把賺到500萬美元》
4.中國新聞網2012.12.13《著名華人企業家郭鶴年獲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5.海外網2021.10.01《“一瓣愛馬來西亞,一瓣愛中國”(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