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占江 帥標 通訊員 周芝華 董明坤
長江潮涌,法治激蕩。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人民法院新安法庭(少年法庭)靜立澧水之濱,管轄二鎮一鄉民事案件及全縣涉未成年人案件。近年來,面對兩名員額法官年辦案量逾700件的繁重挑戰,法庭以“訴前聯調+巡回審判”雙軌驅動,匠心構建“聯、保、優”三字工作互動機制,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種子,深植于沅澧大地沃土。
“聯”字筑基 網格化調解紓民困
新安法庭深知,基層家事、鄰里糾紛如“亂麻”,僅靠法庭單兵突進,難達“案結事了人和”之境。為此,法庭緊扣“三調聯動”核心,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為原則,依托“法官聯村”機制,精心構建“1+3+N”立體調解網絡:以法庭為中心,聯合3個鄉鎮司法所,吸納48個村(社區)、2個行業協會調解組織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推動解紛力量下沉、關口前移。
今年2月份,毛女士因離婚后與前公婆房產居住矛盾激化,要求強制騰房。庭長李清高研判后認為,此案物權歸屬雖清晰,但一紙判決強制老人搬離,必將撕裂親情、埋下隱患。法官迅即聯動鎮司法所長及社區老支書陳老。在社區調解室,情理法交融:陳老以鄉情倫理疏導,法官以民法典闡明權利義務,同時強調法律倡導和睦友善之價值觀。最終,雙方簽署調解協議:老人承諾兩個月內搬離,毛某協助尋房。事后毛某致謝:“謝謝你們沒讓我做沖動的事,也給我們都留了體面。”
此案正是“1+3+N”網格調解化解家事糾紛的生動范本。機制運行以來,已就地成功化解糾紛180余件,調解成功率高達85%。
“保”字發力 訴前保全定分止爭
面對專業性突出、標的額較大的案件,如何避免“空調白判”?新安法庭深化“訴前保全+調解+司法確認”模式,以“保”促調、以“保”促執。對涉人身損害賠償等緊急給付案件,法庭指導當事人依法申請訴前保全,為調解裝上“保險栓”,有效震懾惡意轉移財產行為,顯著提升協議可執行性與當事人信任度。
2023年末,暴雪壓垮李某經營的日雜店棚頂,致顧客張某十級傷殘。李某墊付部分醫療費后,面對25萬余元后續賠償,辯稱“天災”無力承擔。法官敏銳洞察:法律關系雖明確(經營者違反民法典安全保障義務),但賠償專業性強、雙方情緒對立,李某存在轉移財產風險。“保”字訣即刻啟動:法庭迅速凍結李某名下存款,同時聯合司法所指派資深調解員周大姐及村治保主任劉主任組成調解團隊。調解中,法官條分縷析闡明李某安全保障義務之失,并出示詳盡賠償清單。法律的威嚴與保全措施的實效,促使雙方回歸理性。最終李某多方籌款,當場一次性支付張某11.5萬元。一場可能曠日持久的糾紛高效化解,實現案結事了“雙贏”。
“優”字暖心 巡回審判潤物無聲
新安法庭大力推行“優”質服務,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及偏遠村民訴訟難問題,將巡回審判車開進農家院落、田間地頭,讓司法更具親和力與可達性。
今年4月,七旬唐大爺駕駛電動三輪車撞上于女士轎車,交警認定全責需賠3700元。唐大爺既不服認定,更以年邁無能力拒賠。法官馬法官三度登門:首次遇“閉門羹”;二次老人情緒激動拒談;第三次法官轉換策略,先關心其生活,再以農事喻法理:“大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責任該誰擔就得擔,就像種地要守時令。”同時引導于女士換位思考。法理情的溫暖終破僵局:唐大爺同意籌款,于女士感動于法官為民情懷,主動減免部分費用,雙方當場以2000元和解。近3年,法庭開展上門調解、巡回審判、送法“趕集”320余場次,化解涉農、涉老、涉困糾紛210余件。
作為湖南省首批掛牌少年法庭,新安法庭探索的“1+2+3+4”少年審判工作經驗被最高法全國推廣,2023年獲評“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從“坐堂問案”到“送法上門”,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其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魂,以“聯、保、優”三字訣為筆,在阡陌縱橫間用心描繪“矛盾就地化解、群眾獲得感強”的善治新畫卷。
image1.jpeg
巡回法庭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