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真實的法庭“搬”到居民家門口,“零距離”展示司法程序,日前,仙霞新村街道聯合區人民法院、區委社會工作部在仙逸社區開展巡回審判進社區活動,為居民上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普法宣傳課。
此次社區巡回審判的案件——“預付式美容服務合同糾紛案”,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現實警示意義,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
“預付式”消費糾紛雖屢見不鮮,往往直接影響商家和客戶之間的信任,該起案件案情涉及大額充值、退款爭議等多個消費者維權痛點,引人深思。
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庭審正式開始,案情細節漸漸浮出水面。
原來,自2022年8月起,原告張女士在被告某美容機構累計充值58萬余元用于美容服務,而與其熟識的銷售周某(涉案員工,已被刑事拘留)多次以“沖業績”為由勸說,導致張女士在短期內又集中充值數萬元。
后來,周某因涉嫌職務侵占、詐騙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
當時,周某曾口頭承諾“隨時可退”,可是,當張女士要求美容機構退還其賬戶內剩余款項時,被告卻告知其名下僅剩3萬余元可退,其余46萬余元竟被該銷售私自登記在其他9位陌生顧客名下。
隨后,被告某美容機構以“款項歸屬不明”“涉及刑事案件”等為由拒絕退還張女士主張的全部金額。
無奈之下,張女士請求法院判令解除服務合同,并要求被告退還其充值的全部款項共計58萬余元及利息。
庭審過程嚴謹規范,原告方據理力爭,強調消費者權益、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及商家的根本違約;被告方則圍繞銷售個人行為責任、賬戶混淆、刑事案件影響經營等進行抗辯。
在法官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的言辭交鋒、關鍵證據的當庭展示,讓在場居民直觀感受到法律的嚴謹性和糾紛解決的復雜性。
庭審結束后,主審法官深入淺出、專業權威的“庭審式普法”也隨之開展。
法官結合此案爭議的焦點,著重講解了此類案件涉及的關鍵法律問題,作出關于預付式消費合同的風險點、經營者責任邊界、消費者權利救濟途徑、誠信原則與風險提示等“預付費消費法律風險防范指引”。
不僅如此,法官還結合法條和司法實踐的精辟講解,將抽象的法律規定與眼前的真實案件無縫對接,句句切中要害,居民們聽得全神貫注、頻頻點頭,深受啟發。
其實,對于不少居民來說,都是第一次感受巡回審判進社區。真實的庭審過程極具沖擊力,法官結合案情的普法最具權威性和針對性,讓居民們切實感受法律的威嚴與公正,深刻理解自身權利義務,真正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社區巡回審判賦能基層治理、基層協同訴源治理的工作格局,今后,仙霞新村街道將持續依托“彩虹橋”法治工作站,積極探索更多讓法律“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的方式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通過“以案增能”的延伸形式,提高風險預判能力和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更好賦地能基層治理現代化。
圖片來源于仙霞新村街道司法所
撰稿:閆 漫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