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直播行業日益興起
網絡主播群體迅速壯大
但部分不良網絡主播為了騙取錢財
手段層出不窮
最終觸碰了法律的紅線
近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件以虛構美女主播的身份,騙取被害人大量財物的刑事案件,對被告人王某某、趙某某以詐騙罪作出刑事判決。
案情回顧
王某某是某直播平臺的一名游戲主播,通過虛假的照片、視頻、話術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美女主播”的靚麗面具,成功獲得被害人盧某某的好感以致迷戀。2023年間,王某某謊稱要與盧某某“奔現”、“談戀愛”,并編造親人去世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轉賬、打賞近30萬元。王某某還伙同趙某某開設工作室,招募和培訓其他主播,以相同的手段騙取其他被害人轉賬2萬余元。
被害人盧某某在多次要求見面未果后,發現上當受騙,遂報警。2024年1月,王某某被民警抓獲。2024年9月,趙某某主動投案自首。案件審理期間,兩被告人退出了大部分違法所得。
人民法院裁判
長寧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某、趙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經構成詐騙罪。兩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并退出違法所得,被告人趙某某構成自首,依法均予以從輕處罰并對被告人趙某某適用緩刑。綜上,對被告人王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對被告人趙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責令被告人王某某、趙某某退賠違法所得發還各被害人。
宣判后,兩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訴,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法官說法
網絡主播成為一個新興職業,為大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娛樂內容,但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互聯網的“虛擬”特點,利用精心設計的假人設,與被害人培養感情、獲取信任,編造各種理由索要錢財。因此,廣大網友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被虛假的表象所迷惑,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一
利用直播平臺騙取轉賬和打賞構成詐騙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本案中王某某虛構了“美女主播”人設,使用虛假的照片、視頻、話術,獲得被害人的好感;謊稱要與被害人“奔現”、“談戀愛”,并編造親人去世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轉賬、打賞。這些都屬于典型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其主觀上具有明顯的非法占有目的。王某某詐騙金額高達30余萬元,趙某某的詐騙金額2萬余元,分別達到數額巨大、數額較大的標準,法定刑分別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結合王某某、趙某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以及其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二
廣大網友要警惕“人設包裝”下的情感陷阱
有的網絡主播刻意打造“高富帥”“白富美”“深情單身”等人設,頻繁通過私信噓寒問暖、分享“私密生活”,甚至暗示“戀愛可能”,就要警惕這是“情感鋪墊”。當對方以“見面需要路費”“家人生病住院”“創業周轉”等理由索要財產時,務必拒絕。犯罪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騙取財產,要守住自己的錢袋子,警惕犯罪分子布下的重重陷阱。
犯罪分子利用直播平臺、主播身份進行詐騙,不僅侵害了網絡用戶的合法財產權益,也影響了直播平臺的健康發展,破壞了良好的網絡安全環境。司法機關將持續嚴厲打擊此類犯罪,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讓新興的“平臺經濟”遠離詐騙陰霾。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朱浩然
刑事審判庭副庭長
供稿 | 刑事審判庭
文字 | 朱浩然
責任編輯 | 阮韋涵
編輯 | 金文斌 謝錢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