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科技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與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7月10日至12日,以“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行,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出口量連續兩年全球第一的背景下,來自政、產、學、研、企各界的嘉賓代表,圍繞“內卷治理”“智能化躍遷”“全球化突圍”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從電動化領跑邁向智能化全面滲透
中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領域已奠定全球領先地位,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86.6萬輛,滲透率40.9%;2025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首次雙雙超過15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內需市場明顯改善。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依然搶眼。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
在論壇現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透露,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達到10%。展望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600萬輛,新車銷量占比有望超過50%。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產品性能和品質顯著提升,同時,充電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也打消了消費者的部分顧慮。從需求端來看,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的逐步恢復,使得汽車市場的剛性需求和升級需求得以釋放。
這一成就同樣得益于政策支持與產業鏈協同,例如比亞迪兆瓦級閃充技術將補能效率提升至“5分鐘充電續航400公里”,極氪、華為等企業同步布局超充技術,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向“加油站級”規模演進。
然而,電動化競爭正從單一續航能力轉向“技術組合化”創新。寧德時代推出的驍遙雙核電池,通過鈉-鐵、鐵-鐵等跨化學體系組合,兼顧高容量與低能耗,為解決低溫性能衰退、成本控制等痛點提供新思路。
智能化則成為產業競爭的“新賽道”,2025年,L3級自動駕駛進入量產落地階段,華為ADS4.0、小鵬VLA+VLM模型等技術實現算力與場景適應性的突破,L2級及以上輔助駕駛滲透率預計達65%。
AI技術的深度應用進一步重構產業生態:汽車之家通過“倉頡大模型”打造全鏈路AI營銷解決方案,覆蓋從用戶需求洞察到售后服務的全周期;小鵬與華為聯合開發的“追光全景”AR-HUD,則將動態光毯、復雜路況標注等功能融入交互體驗,重新定義智能座艙價值。
論壇上,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強調,需推動“氫能高速”“氫能走廊”建設,完善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而地平線總裁陳黎明指出,智駕普及需突破算法、算力與工程能力的協同瓶頸。
內卷治理與全球化突圍的雙重命題
盡管市場體量持續擴張,行業“內卷式”競爭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隱憂。“汽車行業利潤率近8年持續下降。”付炳鋒在論壇上拋出的數據,凸顯了行業當前面臨的嚴峻盈利困境。
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連續第8年下降,2025年上半年“增量不增利”現象仍未緩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擴張吸引了大量資本和企業涌入,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價格戰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汽車產業正處于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研發投入巨大,企業成本壓力劇增。
價格戰導致企業盈利空間壓縮,部分車企陷入“以價換量”的惡性循環。付炳鋒指出,需通過行業自律機制建設,規范拖欠賬款、技術抄襲等行為,推動市場從“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這一觀點在論壇引發廣泛共鳴: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反思增程式技術錯失機遇的教訓,強調“質量與創新排名優于銷量”;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則呼吁建立“行業統一戰線”,以自律與合作替代無序競爭。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則認為,“目前很多因素都在倒逼車企全速奔跑,適應競爭,但激烈競爭的同時,種種跡象也在提示我們應該回歸長期主義,堅守底線”。
面對這一困境,企業需要從多維度發力,實現從價格驅動向價值驅動的轉變。技術創新是核心,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品的技術附加值。例如,華為憑借在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為汽車產業帶來了先進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賦能車企提升產品競爭力。馮興亞的觀點是,企業既需要有自己的堅守,也需要全面提升對客戶需求的洞察能力、重構用戶運營體系,擁抱和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產品忽視情緒價值,難以脫穎而出”,他認為,這是中國汽車品牌建設的關鍵點之一。
全球化布局是破解內卷的另一關鍵,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一。但歐盟反補貼關稅、地緣政治壁壘等挑戰加劇了出海難度。寶馬大中華區總裁高翔明確反對單邊保護主義,主張通過自由貿易與供應鏈韌性構建“效率與安全并重”的新型產業模式。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狄薇斯提出,中歐需深化技術法規合作與數據互通,為車企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與此同時,中國車企正探索“本土化生產+技術輸出”的新路徑:奇瑞、比亞迪等企業在東南亞、中東等地建廠,利用當地供應鏈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汽車之家海外版上線及“空間站”計劃,則通過數字化平臺賦能品牌國際化。
2025中國汽車論壇折射出產業轉型的復雜圖景:一方面,電動化與智能化技術持續突破,推動中國汽車從“規模領先”邁向“質量引領”;另一方面,內卷治理與全球化競爭倒逼行業重構競爭邏輯。中國汽車產業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市場的持續拓展以及企業應對策略的逐步完善,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