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宋祖鋒 通訊員 韓麗麗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7月14日,在青島市即墨區龍山街道西程哥莊村文化大院,熟悉的讀書聲再次響起。在村民和孩子們的期盼中,一年一度的暑期公益輔導班如期開課。這處由九旬退休小學校長江敦仁于2006年播下的“種子”,歷經二十年風雨澆灌,已深深扎根村莊,照亮了千余名農村孩子的成長之路。
初心:源于熱愛,一位老校長的教育情懷
7月14日,在即墨區龍山街道西程哥莊村文化大院的暑期公益課堂上,四十多名小學生整齊端坐,目光專注地投向講臺中央。那里,90歲高齡的江敦仁老人正坐在講臺上,進行著新一年暑期公益輔導班的“開學第一講”。
“我心里一直想著孩子,熱愛教育,這也是堅持這么多年的動力。”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道出了江敦仁老人最深沉的心聲。2006年,退休多年的原即墨區龍山街道葛村小學校長江敦仁,懷著對孩子深切的關愛和對教育事業不變的熱忱,在西程哥莊村村委的支持下,利用村文化大院辦起了免費的暑期輔導班,主要面向村里小學階段的孩子。彼時,他已是古稀之年。這份源于對孩子和教育事業的熱愛,一直支撐著他。
2012年,江敦仁因病手術出院后,子女們希望他安心休養不再為暑期公益輔導班操勞,但是那些孩子是他放不下的牽掛。“我心里總是放不下,總是想著孩子。”江敦仁說,那份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和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忱,在他心中從未熄滅。子女們最終被他的執著與深情所打動,選擇尊重和支持老人的決定。
在江敦仁老人精心呵護下,二十年來,這間小小的公益課堂,已溫暖了千余名農村孩子的暑假時光。
傳承: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接力
記者了解到,暑期公益課堂的老師有在職教師、退休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來,咱們看看題目給了哪些關鍵信息?”課堂上,大學生志愿者王晨正俯身在一個女孩的課桌旁,手指輕輕點著練習冊上的應用題,耐心解答。這已是王晨連續第二年回到西程哥莊村,成為暑期公益課堂的志愿者老師。
“這個課堂,我小時候也來上過課。”王晨看著教室里埋頭學習的孩子,眼中滿是親切的回憶。“那時候,是村里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們幫我輔導作業、帶我做游戲。現在,輪到我坐在這里,感覺特別有意義。”王晨深知暑期課堂對村里孩子的意義。因此,他格外用心準備課程內容,不僅耐心解答課業難題,還會在課間陪著孩子到操場打籃球,并且結合自己的大學生活,分享學習方法、講述大學見聞,努力在孩子們心中播撒求知的種子,“我希望能盡自己一份力,讓學弟學妹們的暑假過得更有趣、更充實。”王晨說。
像王晨一樣,當年最早的一批學生,如今已步入大學校園,他們毫不猶豫地在暑假回村擔任志愿者老師,讓這場跨越二十年的愛心“接力賽”,在新一代年輕人手中,跑得更加堅定有力。
掌舵:二十年志愿路,接過沉甸甸的接力棒
有了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志愿者,要確保公益輔導班行穩致遠,還需要一位經驗豐富、能統籌全局的“掌舵人”。關鍵時刻,一個熟悉的身影站了出來——他就是曾任龍山中心小學校長的江志林。
2006年,公益輔導班創辦第一年,江志林就以志愿者老師的身份投身其中。此后的二十年暑假,他從未缺席。每逢暑假,他都會來到輔導班親自授課,成為輔導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一開始輔導班主要就是替家長看護好孩子,現在不但設置了文化課輔導,還有繪畫、書法、演講等課程。”今年56歲的江志林見證了輔導班從初創時的探索到逐步走向規范、內容日益豐富的全過程。2022年,他接過江敦仁老校長的“接力棒”,專職負責公益輔導班日常運轉。
“老校長二十年如一日,打下了這么堅實的基礎,點燃了這么多希望。這份純粹的公益事業,凝聚著太多人的心血和對孩子的愛。” 江志林說,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要盡心盡力地傳下去,讓公益輔導班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
煥新:公益課堂的活力綻放
接過接力棒的江志林和志愿者們,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輔導內容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課業輔導和簡單游戲。“今年暑期我們還組織了研學游,帶孩子們去了鰲角石黨史館和藍谷三航科技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江志林介紹。如今的公益課堂,課程豐富多彩:街道組織的退休教師帶來文化課輔導,非遺傳承人傳授傳統技藝,大學生志愿者們則帶來了創意活動和社會實踐。
這種模式也如星火般在龍山街道其他村莊鋪開。前東葛村、東程哥莊村、南葛后街等村莊相繼辦起了公益輔導班。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引領,努力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并積極鏈接高校資源,與山東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山東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共建實踐基地。今年暑期,“童心筑夢·愛心支教”系列志愿服務活動,讓高校學子的青春活力與鄉村孩子的求知渴望在公益課堂上交融。
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即墨區龍山街道西程哥莊村的公益輔導班早已超越了“解決帶娃難”的初衷,成為滋養鄉風文明的一泓清泉。“輔導班就在家門口,安全又方便,孩子開心,我們放心,特別受歡迎!”學生家長郭女士由衷地說。
一年年的公益輔導班,如同一顆顆飽含希望的種子,在鄉村的沃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守護著農村孩子們暑期的“安全、健康、快樂、有益”,更以其綿長而溫暖的堅守,潤物無聲地涵養著文明鄉風,為龍山街道的鄉村畫卷增添了最動人的底色。江敦仁老人點燃的這盞燈,正在一代代“接力者”的手中,照亮更多鄉村孩子的未來之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