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烏沖突進行到第3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目光幾乎都聚焦在這里,等待著這場戰爭的結束。
隨著俄軍的全面反擊,庫爾斯克被俄軍奪回,戰場的天平正在一步步的向著俄羅斯傾斜。
2025年的6月,德國第三十七旅渡過第聶伯河,這條河被烏克蘭人奉為母親河。雖然只奪回了幾個村落。
但整體的代表意義非凡,甚至可以說烏軍如今疲態盡顯,再打下去,澤連斯基政府只怕有垮臺的風險。
俄烏沖突從一開始,拖住了俄羅斯的經濟和發展,可是到如今俄羅斯卻重新強勢崛起。
這場仗,好像并沒有將俄羅斯拖垮,反而讓這個大國變得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強大!
甚至像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打贏這一仗,普京就將成為世界領袖!
到底事實如何呢?為何渡過第聶伯河會有這樣大的影響?
一、渡河
2025年2月25日深夜,俄羅斯軍隊發動了一場關鍵的渡河行動。
這一次,他們選擇在第聶伯安東諾夫大橋下游三公里處渡河,由于是冬季的枯水期,這一段河流流速較為緩慢。
俄軍趁機秘密架設了充氣浮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過了第聶伯河。
根據當地居民的回憶,當晚的頜面異常平靜,連野狗的叫聲都消失了。
可直到第2天,烏軍才反應過來,這是因為渡河部隊使用了聲波干擾設備,同時還開啟了電磁干擾。
首批渡河部隊只用了35分鐘,就占領了西岸一座廢棄的面粉廠。
此處海拔偏高,屬于是附近戰場的制高點,而且距離上甚至可以直接看到烏軍第59旅的陣地部署。
戰斗很快打響,烏克蘭守軍第59裝甲旅試圖反擊,但信號根本發不出去,因為通訊系統已經被俄軍電子戰設備癱瘓。
無奈的烏克蘭士兵,只能使用民用對講機進行聯絡。但是無線電短波很快暴露了他們的位置,俄軍無人機迅速出動!
隨后,俄軍重炮和自殺式無人機如暴雨般覆蓋烏軍陣地。短短48小時的時間,59傷亡過半,大量裝甲車被毀,防線徹底崩潰。
根據事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公布的照片,被摧毀的烏軍車輛殘骸散落在焦黑的田野里,部分士兵遺體仍留在未完工的戰壕中。戰場的慘烈讓烏克蘭心有余悸,本就低迷的士氣再一次受挫。
這次渡河行動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哪個指揮官的神來之筆,而是俄軍長達數月的精心策劃。
早在2023年底,烏克蘭就將第聶伯河東岸作為緩沖區,在河的西岸修筑工事。意圖依靠第聶伯河的天險,阻擋俄軍南下。
其實從中國的戰爭始中就能得到教訓,自古以來試圖依靠河流天險阻擋敵軍的戰爭,防守一方多半會因為敵人強度或者繞開而失敗。
俄軍并沒有讓烏克蘭如意,他們就選擇了在下游河床較為平穩的河段渡河,繞過了烏克蘭的防線。
在渡河戰役開啟之前,俄軍還采取了消耗戰術,利用成本僅數萬美元的伊朗無人機群,不斷進行騷擾作戰,故意讓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去攔截。
烏克蘭的防空導彈一枚就要數百萬美金,如今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導彈,讓俄羅斯交換的差不多了。
待烏軍彈藥耗盡,俄羅斯就用“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精準的摧毀烏克蘭軍隊的指揮所。
這種“廉價耗昂貴”的打法,讓資源緊張的烏軍難以招架。
說起來,赫爾松戰役的拉鋸其實已打了三年。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的第1天,俄軍打出的閃電戰,第一戰就奪取了安東諾夫大橋,然后立刻控制了赫爾松市。這里也是戰爭初期,第1個被俄軍占領的烏克蘭州府。
但到2022年11月,因后勤線遭到烏軍遠程火箭炮打擊,后勤無法持續。俄軍無法守赫爾松,只能撤退,返回到第聶伯河的東岸。
俄軍此次重返第聶伯河西岸,說是這次戰爭的轉折點也不為過。這標志著雙方的戰局已經逆轉,俄軍在控制西岸之后,烏克蘭南部的樞紐尼古拉耶夫完全暴露在遠程炮火之下!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的黑海門戶敖德薩也岌岌可危。
二、作用
之所以說這場戰斗對雙方如此重要,主要還是因為第聶伯河的重要作用。
這里絕非普通的戰場,第聶伯河全長2200公里,是歐洲第四大河。
這條河流經烏克蘭全境,將烏克蘭一分為二,其流域覆蓋全國70%的土地,河流兩岸有著歐洲糧倉的美稱。
基輔和扎波羅熱等核心城市都是依河而建,迄今為止,6座蘇聯時代的梯級水電站在為烏克蘭為全國供電。作為中藥交通大動脈的北克里米亞運河,水源也是來自于第聶伯河。
其實,這三年的戰爭早已摧毀了第聶伯河附近的區域。2023年6月卡霍夫卡水壩被炸,引發了洪災,導致大片農田化為沼澤。
俄軍渡過第聶伯河之后,普京的戰略藍圖實際上已經清晰。
普京的第一步,就是要以第聶伯河西岸為基礎,建立一條至少60㎞寬的“非軍事區”,將所有烏克蘭的重型武器趕走,遠離俄羅斯邊境。
在保證本土安全的同時,徹底打消烏克蘭反擊的能力。這一步實際上已經達成了。
第二步,就是吞并整個第聶伯河東岸土地,徹底榨干烏克蘭的工業和農業資源。
屆時澤連斯基所領導的基輔政府,幾乎完全失去自我造血的能力,將徹底淪為西方的傀儡,只能依靠軍援來維持自身。
第三步也就是最終的殺招,就是奪取敖德薩。這座港口城市是烏克蘭在黑海的最后口岸。一旦失去這里,烏克蘭將失去所有的出海口,變成一個內陸國家。
屆時烏克蘭的糧食無法出口,能源運輸僅依靠陸路,整個國家的戰略實力將徹底被拉到底!
屆時即便有美國和北約的支持,烏克蘭只怕也很難再支撐下去。
更重要的是,一旦普京的戰略意圖達成,黑海將成為俄羅斯“內湖”,北約影響力將被徹底逐出這片水域。
更關鍵的是,連續三年惡戰和戰場上的失利,已經在烏克蘭內部引起了連鎖危機。烏克蘭前線的士兵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40歲,為填補兵員缺口,基輔政府已征召8萬名女兵,其中2.5萬人在戰斗一線。
為了拉上足夠的兵員,烏克蘭政府甚至動員高中生入伍。
正因如此,烏克蘭控制區內民眾的反戰呼聲越來越高,經常有年輕人舉著“寧做逃兵不做炮灰”的標語,與征兵人員發生沖突。如果戰爭再持續下去,只怕烏克蘭就要開始抓壯丁了。
與此同時,西方的援助也大幅度縮水。由于關稅戰爭和美國大選等一系列原因,美國的援助越來越少。
德國總理公開承認“無法獨自支撐烏克蘭”,大有一幅要退出對俄制裁名單的架勢。
此刻,俄軍工兵正晝夜修復鐵路網,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正在大規模集結兵力,據說開戰三年來最大的一個野戰兵團就在這個方向。更恐怖的是,朝鮮的數萬“志愿軍”即將要投入戰場。
三、加冕
普京需要這樣一場巨大的勝利,還為自己執政25周年搞上一個盛大的“加冕禮”。
其實戰爭發展到這一步,烏克蘭的想法已經不再重要,其實沒有人在乎烏克蘭的死活。
在北約峰會上瑞典和芬蘭被批準加入,烏克蘭卻再一次被拒絕。
北約的這種意圖已經非常明顯,烏克蘭就是個棄子,美國只需要從它手里拿到幾個礦產,往自己的口袋里再揣上最后一塊利益碎片,之后基輔政府是否還存在就與它無關了。
俄副總理梅德韋杰夫宣稱,2025年俄軍已新增21萬合同兵,軍工生產線晝夜不停。
看來俄羅斯已經做好了戰爭結束的準備,不靠談判,也沒有什么停火協議,給烏克蘭的選擇只有戰敗。
如果俄軍最終全線渡過第聶伯河,將河流區域全部控制在手中,甚至奪下里海,那烏克蘭政權的崩潰就僅僅只是時間問題了。
根據西方智庫的推演,烏克蘭政權崩潰之后,大概會有三種結局可走。
第一種結局,就是類似于朝鮮半島的模式。
烏克蘭一個國家一分為二,烏克蘭東部和沿海地區成為俄羅斯管轄的傀儡政權,而整個西部則成為北約控制下的緩沖區,但是卻不能讓其直接加入北約。
至于西部的執政政府,是否還是澤連斯基所領導的基輔政府,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種可能,則是烏克蘭全境被俄羅斯占領,澤連斯基政府被徹底推翻,然后成立一個受俄羅斯掌控的新政權。這個新的烏克蘭受到俄羅斯的控制,徹底斬斷與北約國家的聯系。
第三種可能則最為悲慘,俄國吞并第聶伯河東岸,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趁機爭奪西烏克蘭其他飛地,基輔政府流亡海外,烏克蘭這個國家從地圖上直接消失。
無論是哪種可能性,普京都能借此成為“反霸英雄”。
只不過,戰爭雖然擴大了俄國的影響力,但是也將俄羅斯的國力消耗殆盡,西方的制裁不會因此停止。
戰爭結束后的陣痛也會引發內部矛盾,烏克蘭的游擊隊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正如德國《世界報》的觀點:勝利者書寫歷史,但失血者終將被歷史埋葬。
參考資料:
1.俄緊急部門:烏軍對赫爾松州發動39次炮擊 2025年4月7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俄空天軍空襲第聶伯河右岸敵軍兵力集結地 2025年6月8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3.赫爾松州州長:俄武裝部隊繼續攻擊烏軍占領的赫爾松右岸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6-30
4.俄軍組建第聶伯河區艦隊 參考消息 2024-05-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