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句對不起,就能換來一句沒關系。”一碗“蛤蟆湯”,差點讓餐館老板背上45萬的巨額罰單。最近,山東臨沂一飯店老板因發布用牛蛙制作的菜品視頻被擬罰45萬元事件引發全網關注。
從“門縫塞通知”到延遲送達兩個月的《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等引發的執法爭議,如今,事件又迎來最新進展,經臨沂市聯合調查組調查,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存在處罰證據不足、執法程序不當等問題。該行政執法行為已被予以撤銷,5名相關工作人員停職。如果沒有輿論的關注,餐館老板能等到這份“不予處罰決定書”嗎?這一次能靠“上熱搜”解決問題,那么下一次呢?
從“天價罰單”到“遲到撤銷”,暴露出部分基層執法中證據意識淡漠、程序規范缺失、自由裁量權濫用問題,損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和當地營商環境。山東臨沂持續深入調查,迅速糾偏糾錯,不回避不“鴕鳥”,處理及時給力。既維護了當事人權益,也給規范執法提了醒,讓權力暴露在陽光下,在公平公正的法治軌道運行,才能避免類似荒誕鬧劇再次上演。
事件不應以停職問責而告終,“撤銷處罰”更應是亡羊補牢的起點。一紙未定的45萬元罰單,就致使餐館停業3個月,商戶的損失又該如何補償?真正應該回歸本位、舉一反三的是:行政執法的規范完善,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以及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優化營商環境不能也不應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
來源:陳谷子、李航/“光明網”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