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牛可心
游客丟失兒童手表,環衛工高溫下花4小時翻8噸垃圾找回。有必要嗎?
近日,一則“環衛工人高溫下連續4小時翻找8噸垃圾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的新聞引發質疑。不少網友表示,為一塊價值有限的兒童手表耗費如此公共資源是否合理!對此,大同市城管局回應稱,此類服務并非個例,“只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從積極角度看,該事件展現了城市服務的溫度。從市政熱線快速響應到環衛部門全力配合,展現出大同高效的服務機制。這種主動作為的服務意識值得肯定。但公共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在使用中更需考量實際成本與必要性。
事實上,此類事件并非孤例。過去,多地曾出現“全城搜尋人工耳蝸”等案例,但因涉及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公眾普遍表示理解。而兒童手表的找回,是否需要動用如此規模的公共資源,值得商榷。公共服務的目標是惠及大眾,而非滿足個別需求。倘若不加區分地投入力量,若以后類似“找物品”的訴求頻繁出現,公共資源豈能承受得住。
在這起事件中,最讓人揪心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環衛工人。他們冒著酷暑連續工作4小時,徒手翻撿垃圾,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盡管相關部門迅速響應群眾需求值得肯定,但我們必須追問:在贊揚這種“暖心服務”的同時,誰又真正體恤過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基層環衛工人?他們是否配備了足夠的防暑降溫裝備?是否獲得了合理的加班補償?如果這些都得到妥善安排,還可以安慰公眾;如果沒有,則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種“高效率”的服務背后,是否存在對勞動者權益的忽視呢?
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關乎更大范圍的公平。城市治理需要在溫度與理性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要保留對市民訴求的響應熱情,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在服務市民與保障勞動者權益間實現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