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14日電(記者 樊中華)14日,紀念金岳霖誕辰130周年暨馮契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下稱“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開幕,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近百名哲學領域學者將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就金岳霖與馮契的哲學思想與中國哲學的演進與創新等展開充分探討。
作為20世紀中國哲學的代表性人物,金岳霖與馮契將中國傳統哲學與西方哲學、現代邏輯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哲學體系。
位于華東師范大學校園內的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內景。中新網記者 樊中華 攝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形而上學學會會長楊國榮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了金馮哲學的傳承創新及其之于中國哲學發展的重要意義。馮契早年曾受教于金岳霖,二人在學術上有著極為切近的關系。馮契一方面上承了金岳霖注重邏輯分析、西方哲學和理論關切的特點,另一方面系統地回溯中國哲學,同時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了原創的理解。通過馮契的理論闡發和推進,金岳霖的哲學思想和進路在馮契任教的華東師范大學得到了實質的延續,由此形成了獨特的“金馮學脈”。
“金馮二人是中國現代哲學的重要代表,從金岳霖到馮契,既體現了中國現代哲學的衍化,也形成了值得關注的學術脈絡,”楊國榮說,“相較與之不同的哲學傳統,‘金馮學脈’的特點在于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在華東師范大學的學術共同體中,依然可以看到其作用。也就是說,它呈現為活的學術傳統”。
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山西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中江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作為現代哲學家,金岳霖對哲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國哲學的重要開創者,以大量創見建立了非常嚴密的哲學體系。金岳霖對哲學的界定,對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闡釋,對中國哲學及其魅力的理解等,于當下仍是有益的。今天中國哲學要取得長足發展,從金岳霖對哲學的追求和“探險”,從馮契對智慧的追求與思考中,都可得到諸多啟示。
馮契長子、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馮棉表示,多年來,中國哲學界和華東師范大學通過多方面努力將“金馮學脈”進行了傳承與發揚。
一是整理出版了如《羅素哲學》《金岳霖全集》等金岳霖著作(遺著),以及馮契的“智慧說三篇”(《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邏輯思維的辯證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馮契文集》等著作(遺著);二是于1987年設立“金岳霖學術基金會”,評選“金岳霖學術獎”,獎勵邏輯學和現代哲學的優秀成果,對提攜中青學者、培養學術梯隊起了重要作用;三是設立“馮契基金”,資助華東師范大學哲學學科的發展及有關學術活動;四是建成“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向公眾普及馮契的生平經歷、學術成就、哲學思想及影響力等。
位于華東師范大學校園內的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內景。中新網記者 樊中華 攝
中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劉豐進一步指出,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尤其是近二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和文化實力的提升,解釋中國經驗、構建中國理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方面,金岳霖將現代邏輯學引入中國,馮契將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度融合而建立起來的哲學體系,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劉豐說,中國哲學研究的最根本動力來自時代,要直面時代之需,以中國哲學深厚的傳統為基底,以哲學的方式研究哲學史上的問題,回答時代之問,這樣才能使中國哲學不僅存在于古代典籍當中,更是存在于當下的生活中?!斑@是中國哲學的‘活傳統’,也是我們今天紀念金岳霖、馮契二位先生,傳承他們學問和事業的最好方式?!?/p>
該研討會由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華孔子學會金岳霖馮契研究專業委員會、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國際形而上學學會(ISM)、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和上海市邏輯學會共同主辦。(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