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來,什么才叫一篇優秀的作文?
在學校里,在老師的課堂上,可能是一篇文采洋溢,有著非常多華麗詞藻的文章,才叫優秀作文。
在這種新媒體時代,一篇觀點新穎,角度獨特,內容很深度的非常能引起受眾共情的文章才,叫優秀作文。
然而,在太原一個博主的眼里,這些都不叫優秀作文。
在她看來,真正優秀的作文,是通過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真實接地氣的情感,真正能把人打動的文章。
而她,在自己組織的一次挑戰比賽里,還真的見到了這樣的文章。
而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子,不是作家,也不是老師,而是一個穿得邋里邋遢的農民工大爺。
哎呀,這可顛覆了眾人的認知。
7月9號,在太原古交市,有個叫“慕七七”的博主在搞一個挺有意思的活動,就是找人挑戰寫高考作文,挑戰成功給1000元,不寫就給100元。
好多人都拿了100元就走了,不過呢,有個60多歲的安大爺,他可不一樣,他選擇了挑戰。
安大爺抽到的題目,是1957年的高考作文題《我的母親》。
你看安大爺,穿著迷彩服,身上都是灰,手上全是老繭,一看就是平時沒少干活。
博主心想,農民工大爺會寫作文?
然而,這位雙手粗糙,笑容憨厚的安大爺,卻讓博主眼前一亮。
他寫作文,可認真了。
一會兒在工棚外面走來走去地想事兒,一會兒又蹲在地上一動不動。
寫著寫著,就想起了好多和媽媽有關的事兒,有時候還停下來哭呢。
安大爺在作文里寫,他媽媽天不亮就起來做早飯,冬天的時候手凍得通紅還在揉面團。
過年大家都在桌前吃飯,媽媽卻一直在灶臺邊忙活,等大家吃完了,她才去吃剩飯剩菜。
媽媽一輩子都沒穿過好衣服,衣服上補丁摞補丁,但是家里總是被她收拾得干干凈凈。
安大爺作文的結尾特別讓人心疼,他說:“如今我都當了爸爸,又當了爺爺,可已經三十多年沒叫過媽媽了。
等哪天我扛不動水泥了,就回村里挨著那堆土躺下,沒準那時候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
看起來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農民工老人,對已故的農村母親的懷念,對一些瑣碎往事的追憶。
這篇作文,也沒有啥華麗的詞,有些地方讀起來還不太通順。
但是字里行間都是對媽媽的思念和愛,特別打動人。
作文被傳到網上后,一下子就火了,點贊量達到了700多萬,還登上了熱搜第一。
就連人民日報也轉發了,說這是“真實情感最打動人的作文”。
好多網友都被感動了,有人說:“大爺作文里寫的母親,就是中國式母親的真實寫照。”
還有人說:“我讀過朱自清的《背影》,但大爺的《我的母親》讓我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哭出聲。”大家都覺得,以前總以為農民工文化不高,沒想到安大爺用這篇作文打破了大家的刻板印象,沒讀過多少書的人,也能寫出這么感人的文字。
不過呢,這事兒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挺殘酷的現實,大家都為安大爺的作文感動得不行,可安大爺還得在工地上繼續干活掙錢養家。
這就說明其實在互聯網時代,很多用農工時代眼光來看的工種,如果換在這個年代也有自己展示才華的機會和平臺。
如果不是遇到博主的挑戰,如果不是借由網絡平臺的傳播,我們怎么能知道在工地上竟然有一個如此會寫作文的農民工安大爺呢?
有網友讓大爺別干了,回家休息,可大爺說他習慣了,工地的活兒雖然累,但他還能干得動,就想多掙點錢。
我覺得吧,安大爺的這篇作文能火,就是因為它特別真實。
現在好多人寫作文都太注重技巧了,反而忘了最珍貴的真情實感。
安大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真實的故事,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而在這個精致利己,到處都充滿著人情世故的年代,像安大爺這樣普通通但是非常真誠,非常接地氣的農民工,他們身上,才有著最真實、最感人的故事。
安大爺這篇文章,可以算得上是2025年催淚的高考作文了。
大爺這1000塊錢稿費,拿得一點都不燙手呀。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讓普通人出鏡和表現的機會和平臺,讓每一個平凡人都秀出他們不平凡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