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今天深圳的賣地。最近一疏忽沒怎么關注,深圳一下子賣走了好幾塊地,合起來一塊兒說。
上一篇文章中《》,我談到了兩個觀點:1)深圳的住宅建筑開始普遍、顯著地下調容積率,超高層住宅的規劃大大減少;2)和杭州、上海一樣,深圳不但是拿出了好地塊出讓,不但是下修了容積率,而且開始拿出“低密度”地塊來賣。
最近賣的幾塊地,包括今天的前海桂灣,都清晰展現了這一點,但我想談些更進一步的看法。
今天賣的地塊是前海桂灣地塊,在深業云海灣西側,附近還有天健悅灣府和天健悅桂府。地段幾乎是前海最好的,“史上最貴人才房”云海灣在2023年9.2萬/平米的限價搶購一空。
地塊基本信息:R2,土地面積8287.15平方米,建筑面積25600平方米,容積率3.1(逆天),高度80米(逆天),掛牌起始價11.58億。地塊很小,代表性不是很強。
12家房企報名,分別是中鐵、保利置業、中建壹品、華發、綠城、天健+深業聯合體、金茂、越秀、建發、中海、招商、華潤。清一色國家隊。
158輪競價,最后招商以21.55億拿下,樓面價約8.4萬/平米,溢價率約86.1%。限價取消之后的地王,超過去年后海地王7萬多/平米的價。
、
其它最近龍華、光明賣掉的地塊,和這個是基本一樣的“特征”(后面說),這里重點只以前海地塊作為討論對象。
首先,這塊地最大的特征不用再多說了,“新規盤”,容積率3.1(深業云海灣容積率4.1)、高度80米,如果層高搞到3.2米以上,只有20多層,不知道多巴適。這個是今年4月以來市場最大的變化,意味著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將出現“新老劃斷”,同等條件下,老盤面對新盤,幾乎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注意是同等條件下)。
這個代表著決策層有關房地產“結構化”調整的意圖,我之前說過了,住房產品結構的調整方向就是:商品房未來就往豪宅里做,普通剛需就交給二手房解決,買不起房的人就多建配售保障房滿足。所以,土地給好地(核心區的、壓箱底的、配套好的)+條件給好條件(取消一切管制、取消限價、取消戶型限制)+產品給好產品(降低容積率、降低高度、降低噪音、提升層高)。
這些我們在最近賣的這些地塊——龍華、光明、前海,以及寶中地塊因何取消,以及對標去年后海地王,都展示得一清二楚。
其次,既然是結構化的思路,那么這塊地(以及類似這些地塊)對市場的影響,就也會是“結構化”的。這個觀點我之前多次提過了,未來的市場是一個“分化”結構,所謂“分化”,就是:只有好樓盤才會賣得好,而好樓盤賣得好只說明它是好樓盤,別的不說明。這個在發達經濟體的成熟樓市里,非常的典型,競爭力強的新盤和市面上的二手房,因為時間、樓齡、產品研發、用料等等因素,差價經常會顯得很大、非常大。
這經常意味著兩點:其一,哪怕是在熊市,單個項目也可能會創出“地王價”、“樓王價”;其二,那些創出地王樓王的單個項目,并不意味著整體市場即將發生什么轉變。這完全是兩碼事。
我的意思是,未來我們會迎來一個“好房子”迭出的階段(對于許多有改善需求的買家,是真正的福音,過去10多年的限價導致了很多樓盤質素難以言說),但同時,和大部分剛需住房沒有關系,和大部分持有房產的二手房主,恐怕也沒有太大關系。心理上會產生積極因素,但實質上,作用非常有限。
第三,這塊地要賣多少錢。有朋友轉述“中介都已經喊必須賣15萬了”,我把這個轉到群里,一個粉絲評論一下子把我搞笑了:“建好之后發現只能賣9萬”。哈哈哈,哭笑不得。
準確的表述是這個地價未來開發商需要賣到大概11.5-12萬/平米才能不虧,但至于能不能賣到,是市場的事兒。以目前的市場形勢,和這塊地的質素,我認為賣不到15萬?;?5萬去買只能說是腦子有洞,你有很多平替。
有人會說,這塊地最大的優點是“新規盤”,容積率3.1、高度80米、使用率高等等……但一定要注意,我的確是認為未來要重點去選擇符合住建部新規要求的“好房子”,但是“好房子”只是我們判斷“好樓盤”的產品因素,不是全部,不要本末倒置。
所以,我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如下幾句話:
1)這塊地的產品會有競爭力,但是我認為不值你花15萬/平米買,未來類似地段、質素更優的地塊會接二連三的出來,不需要急;2)未來的新地塊都會是“好房子”,但是“好房子”并不一定就是“好樓盤”;3)未來是市場會是分化市場,北上廣深真正黃金地段的“好樓盤”將會賣出令人咋舌的天價,對,就是在眼下的大熊市里創出天價;4)創出天價的“好樓盤”,不意味著市場的整體走向,未來好幾年,代表房價主體的大部分樓盤的價格表現都會非常一般。
把握這些,可能對我們接下來買房子、賣房子,會有些幫助。
至于拿地的招蛇(或者說國企),這家“曾經拿著深圳最好的一手牌”的房企我已經完全不想再評一個字了。每次談到這家公司,我都只想起那句話——讓我們回到2015年它重組之后的那個股東會,一位投資者在會上的提問至今振聾發聵:“你們對得起1979這個意義非凡的代碼嗎?”總之,很差,不要買它家的股票,如果你買了,我建議賣掉,立即、馬上。2015年買招蛇的散戶們,會告訴你們看他們那“年年摻水”的報表是怎樣的體會。
12家參與競拍的房企,都是國企,和以前沒有任何不同。這個市場,只有國企央企“有能力”拿地。然后坦白說,我至今仍然不明白為什么“三道紅線”疊加“大B盤”,幾乎所有的私營房企巨頭都倒了而國央企大都安然無恙,我沒想明白,但是太不正常了,用常識無法解釋。從好的方向解讀,這是他們在托底(現在有人托底是好事),同時也可以說是他們在擴大市場份額(好的地塊都搶完了,那就意味著未來的市場也沒有私營房企什么事兒了),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大概率會回到90年代的格局里去。但從壞的方向解釋,我個人不相信,他們沒有暴雷也許僅僅是因為他們“融資沒有被斷流”,并不意味著他們有競爭力,隨著市場調整的延續,大家都一樣,最終都要劈價賣房子回籠資金活命第一。
讓時間來驗證吧。
之前賣出的三塊地,也一并梳理一下。
7.7,梅林關宅地,土地面積21820.58平方米,建筑面積61090平方米,容積率2.8,建筑高度要求“多層+高層”。6家企業報名,中海、華潤、深鐵、招商、越秀、天健。最后中海以23.7億元成交,成交樓面地價38795元/平米,溢價率40.74%。
6.27,光明宅地,土地面積34995.97平方米,建筑面積108487平方米,容積率3.1,“多層+高層”。也是國企競拍,最終由深振業+天健+深建辰投資聯合體以底價19.94億競得,樓面積18380元盤/平米。
6.19,龍華上塘“三角地”,前文寫過了,容積率之后2.5,是本批4塊地里面最低的一個,要求也是“多層+高層”。競拍者8家開發商,悉數國央企,聯發12.12億拿下,綜合樓面單價44559元/平方米。
特點都一樣,以后也會都一樣。
以上全部加總,深圳今年一共賣了五塊宅地,收金一共是107.96億。宗數看齊了去年,但是金額只有去年的3成。
下半年還要賣更多的地、賣更多的好地。
你們覺得前海桂灣,建好能賣多少錢?會是什么樣的產品?都來估一估。
樓市交流,加微信號budao2000私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