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沙灘、海浪,還有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冰淇淋和沙灘玩具,這是張先生和李先生兩家人憧憬了幾個月的馬爾代夫親子之旅。趁著暑假,兩戶人家帶著小朋友們,終于踏上了這片熱帶島嶼,原本計劃里的歡聲笑語,卻在返程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發熱風波”打亂……
飛機落地后,張先生的父親突然覺得渾身發冷,額頭滾燙,測體溫竟到了38.9℃。緊接著,他4歲半的兒子小寶也開始哭鬧說頭暈,小臉燒得通紅,體溫38.5℃。更讓人揪心的是,同行的李先生家5歲的兒子小川,同樣出現了發熱癥狀,體溫38.2℃。兩家人趕緊直奔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時,得知他們剛從馬爾代夫旅行回來,當即警惕起來:“最近有沒有被蚊子叮咬過?”張先生回想起來,島上的“花蚊子”特別多,孩子們在沙灘玩的時候總被叮得滿腿包,當時也沒太在意。醫生聽他這么說,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染上了登革熱。
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三人登革熱抗原均呈陽性,醫生當即安排他們轉入感染性疾病科隔離治療。入院后發現,張先生的父親不僅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也明顯下降,身上還陸續冒出了紅色皮疹。經過10多天的對癥治療,三人病情逐漸穩定,最終順利出院。張先生感慨:“真是后怕,以后防蚊這件事可千萬不能大意!”
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胡漂介紹,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癥狀為突然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面、頸、胸部潮紅,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重癥登革熱,出現嚴重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熱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登革熱具有典型的輸入性、突發性特征,同時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數重癥病例死亡風險高等特點。我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
專家提醒,預防登革熱,防蚊滅蚊是關鍵。
清除孳生地(最重要)
翻盆倒罐清積水:定期檢查并徹底清理家中及周邊環境的小型積水容器(如花瓶、水盆、輪胎、廢棄容器、托盤、遮雨棚溝槽),確保無積水殘留。
水生植物勤換水:家中水培植物至少每周徹底換水一次,同時清洗容器內壁和植物根部。
疏通溝渠保暢通:保持室內外排水溝渠暢通無堵塞,防止積水。
垃圾密封及時清:妥善密封處理生活垃圾。
防蚊叮咬
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尤其是嬰幼兒和老人),戶外活動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
在外露皮膚及衣物上涂抹(噴灑)含有效驅蚊成分(如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驅蚊酯)的驅蚊劑,按說明書使用。
伊蚊主要在白天叮咬,尤其是清晨日出后1-2小時和傍晚日落前2-3小時,此期間戶外活動需加強防護。
歸國人員特別提示
從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回后14天內,務必密切觀察自身健康狀況。
如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應立即佩戴口罩前往正規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史。
一旦出現疑似登革熱癥狀,切勿自行服藥(尤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加重出血風險的藥物),應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蚊蟲叮咬史、旅行史)。
來源|都市快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