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事熱點觀察者
一紙開除公告背后,是個人自由與集體榮辱的艱難平衡
2025年7月8日,大連工業大學的一則公告像塊巨石砸進輿論池,瞬間濺起千層浪。公告說,該校女生李某某因為“跟外國人不正當交往,丟了國格和學校的臉”,準備開除她的學籍。這事兒得從2024年12月說起,李某某和烏克蘭電競選手Zeus發生關系后,對方居然把沒打碼的私密視頻發到粉絲群,還配了句特難聽的“一天征服中國女孩”,結果這事兒在全世界都傳開了。
有人覺得學校干得漂亮,說這是給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敲警鐘;也有人罵學校下手太狠,為啥放著傳播隱私的渣男不管,反倒把受害者推上風口浪尖?
本來是兩個人的感情破事兒,愣是鬧成了關乎國格校譽的大事,這背后藏著的,其實是現在學校管理有多難辦。
程序正義:校方處分的依據與邏輯
大連工業大學這次處分人,拿了兩條規定當依據:一條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第六款,說這是“違反社會公德”;另一條是他們學校自己的《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第十九條第六款,專門寫著“跟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損害國格、校譽”。按這兩條,最輕能記過,最重就是開除。
從流程上看,學校倒是按規矩來了——2025年4月15日到24日,學校想聯系李某某,又是直接送文件,又是寄快遞,甚至找人上門留置送達,都沒聯系上,最后才貼公告。這步驟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里對處分程序的要求。
教育學者熊丙奇雖然覺得這校規有點老了,但也承認“學校有權定自己的規矩”。大學本來就是教育人的地方,學生干了損害學校名聲的事,學校追究責任,也是分內該做的。
就像鄰居家孩子在外面闖了禍,人家家長總得有個態度,學校也是這個道理。只不過這“家”太大,規矩得寫在明面上,執行起來也得讓大家都看著。
私德與公害:個人行為為何觸發“國格”紅線
表面看,這就是兩個人處對象沒處明白。但事情鬧大,關鍵是那段私密視頻被公開,還有Zeus說的那些侮辱人的話。當“中國女性是Easy Girl”這種標簽在國際社交平臺上到處傳,一個人的不小心,就變成了一群人的形象危機。
真正讓大家炸鍋的,不是兩個人怎么交往,而是視頻泄露后在國際上鬧的軒然大波。現在世界都連在一塊兒了,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被貼上“某群人都這樣”的標簽,這也是大連工業大學拿“損害國格”說事兒的原因。
尤其是這事讓學校名字跟負面新聞綁在一起,在全球媒體上到處飄,學校想維護自己的名聲,也不是沒道理。大學不光是教書的地方,還承載著文化形象,甚至關系到國家軟實力呢。
就像你穿著印著學校名字的T恤在外面丟人,學校肯定不樂意,畢竟這T恤上的名字,代表的是一群人。
罰以載道:教育懲戒的警示意義
反對的人總說“罰太重了”,覺得該給個改過的機會。但回頭看看這事兒的來龍去脈:李某某當時有男朋友,還拿著對方買的機票去約會,出事之后又不管不顧,任由隱私泄露,鬧成國際笑話,這早就不只是“遇人不淑”那么簡單了。
成年人做了選擇,就得承擔后果。當學生的行為讓學校被全世界罵成“培養Easy Girl的搖籃”,教育要起到糾正作用,有時候就得靠懲罰。就像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說的:“學校有權規范學生行為,不然教學秩序怎么維持?”
可以對比一下浙江大學,之前有學生犯了強奸罪,結果只給了“留校察看”。這么一看,大連工大這次嚴格處理,反倒顯出對性別平等的堅持——女性不是只能被特殊保護的“弱勢群體”,而是能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個體。
誰也不能因為是女生,就可以干了出格的事還不用受罰,這才是真的平等。
規則進化:爭議背后的制度反思
當然,現在的校規確實有可討論的地方。“不正當交往”這詞兒沒說清楚到底啥意思,執行起來很容易跑偏。要是有個男生跟外國女生發生類似的事被曝光,會不會也按“損害國格”處理?這種藏著的性別雙重標準,得好好弄明白。
校規里還有“未婚性行為可記過”之類的條款,跟現在大學生對自身權利的認知,也有點對不上。大學的規矩得跟著時代變,在維護公序良俗和尊重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個平衡點。
但規矩不完善,不代表現在的處分就沒道理。就像法律改了,不能管以前的事,按現在的規矩,學校按最嚴重的來罰,也是在維護校規的嚴肅性。
規矩就像尺子,可能這尺子不夠完美,但只要在用,就得量得一致。
教育的重量:大學精神的深層拷問
往深了說,這事兒其實是在問高校:學生犯了道德上的錯,學校是該拿出懲罰的利劍,還是伸出救他的手?
大連工大的選擇很明確:教育得引導人,但絕不能縱容。真正的教書育人,就是在規矩之內,讓學生明白啥能做、啥不能做,知道責任有多重。
要是學校因為輿論壓力,對明顯違規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才是破壞了規則的公平。就像有網友問的:要是教授學術造假,損害了中國學術的名聲,卻沒被開除,反倒學生因為私德問題被嚴懲,那才是真的雙標。
學校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規矩。學生在學校里就得明白,有些底線碰不得,碰了就得付出代價。
規則的權威,全靠執行。大連工業大學頂著輿論壓力開除學生,是在維護校規的嚴肅性。當Zeus還在海外直播,當“Easy Girl”的標簽在國際社交平臺上擴散,學校追究該負責的人,才算盡到了教育的責任。
有意思的是網友拿兩件事對比:浙大學生犯強奸罪才留校察看,李某某因為私德問題就被開除。這反差正好說明,對女性過度保護也是一種歧視——真正的性別平等,是讓女性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育需要有溫度,讓人感受到關懷,但更得有尺度,讓人知道邊界在哪。當大連工大的公告蓋上公章那一刻,它給所有學生的警示,比任何一堂道德課都深刻: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一個選擇,都標好了價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