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前沿”系列訪談
Frontiers of Higher Education
近日,第63屆高等教育博覽會、建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論壇在長春舉行。期間,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專訪,圍繞地方高校的定位與發展、高校與城市、產業的共生共榮、卓越工程師培養等問題展開分享。
“未來十年,地方應用型高校需要快速提升辦學能力,尤其要注重與城市產業的共生共榮,我認為這是此類高校分類發展和綜合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談到高校分類發展相關話題時,馬宏偉這樣說。
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專訪
以下為訪談實錄:
Q
中國教育在線:馬校長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專訪。高校分類改革是近年來高等教育的重要著力點,《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第十一條明確提出要“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作為地方重點院校的“掌門人”,您如何看待高校分類改革發展?
馬宏偉:《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頒布,為高校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重要機遇,其中第11條提出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尤為關鍵。我在不同類型高校工作過,深知地方應用型高校與985、211等“雙一流”高校在學科專業布局、人才培養模式、財政供給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我曾多次建議關注地方應用型高校發展,因為這類高校占全國高校總數的近90%,為“雙一流”高校輸送近90%的碩士生源,培養的畢業生90%奮斗在各行各業一線。因此,若想實現教育強國目標,則必須提升這90%高校的水平。在高校分層分類高質量發展、特色化發展的背景下,未來十年,地方應用型高校需要快速提升辦學能力,尤其要注重與城市產業的共生共榮,我認為這是此類高校分類發展和綜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Q
中國教育在線:您剛才提到地方應用型高校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至關重要,且必然與城市、區域、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那么,具體來說,地方應用型高校如何實現與城市、區域的共生共榮呢?
馬宏偉:以東莞理工學院為例,我們深刻體會到地方應用型高校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與城市產業共生共榮。東莞是世界制造中心,產業基礎雄厚,42個工業大類齊全,中小微企業眾多,且正從低端產業向高端轉型,目前正在大力實施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雙聚焦”戰略。
那么,對于我們學校來說,就需要緊密對接東莞地方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調整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等。實際上,過去十年,東莞理工學院一直精準把握東莞市和大灣區的發展脈搏,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以學科優化調整、專業課程與企業需求敏捷融合、產教高效協同為抓手,形成了“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敏捷聯動、多元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且多數留在東莞和大灣區,支撐了地方產業的發展。
面對AI浪潮,我認為育人模式需要敏捷迭代,包括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課程改革、轉變教學方式等,同時要將高水平科研要素轉化為人才培養要素。此外,地方應用型高校相對來說底子較薄,師資以年輕博士為主,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學校也需關注和助力教師成長,要在教師成長和能力提升方面去投入,這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東莞理工學院校園風光
Q
中國教育在線:在當前國際格局下,國家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尤其重視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東莞理工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理工類高校,正處于時代機遇的前沿。對于頭部高校,憑借雄厚基礎完成卓越工程師培養任務相對容易,對地方應用型高校而言,如何在現有條件下,以相對敏捷的速度,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卓越工程師呢?
馬宏偉:卓越工程師可以說是國家戰略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明確了其標準: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和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這三點分別對應德育、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東莞理工學院自2010年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來,歷經兩個階段的探索:
第一階段,2010-2020年,為1.0版本。在這一階段,學校聚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現代產業學院推動產教融合,讓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和實踐能力。
第二階段,2021年至今,為2.0版本。這一階段,結合總書記要求,學校全方位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改革:
在德育方面,改革通識教育體系,設立社區知行學院,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在產教融合中強化工程師精神培養。
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打造了12個高水平科研平臺,引進高水平團隊,實施本科生“三進工程”(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早進項目),開設楊振寧創新班(本科)和吳仲華班(碩士),著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創新大賽中的成績顯著提升。
在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方面,2022年,學校啟動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與頭部企業合作,企業出題(真實復雜工程問題),學校和學生答題,以“揭榜掛帥”的方式進行選題,本科學生在企業完成大四的專業實踐。專業學位研究生7月10日開學,提前進入企業開展工程認知和實踐。同時采用“雙導師制”,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推動本研貫通培養,探索項目化、進階式培養模式。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
東莞理工學院校訓石
(本文系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在第63屆高等教育博覽會上的訪談實錄)
本欄目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聯合中國教育在線策劃、出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