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開鐮了。劉瑩攝
□劉瑩 本報記者 姜斌 劉暢
7月14日,在北大荒集團安達畜牧場“麥菜復種”模式小麥種植地塊,幾臺收割機在金色的麥地里轟鳴穿梭,精準進行收割、脫粒作業,空氣中彌漫著新麥的清香。
不一會兒,飽滿的麥粒就裝滿谷倉,猶如金色的瀑布般傾瀉進運輸車輛。看到眼前這片繁忙而有序的豐收景象,種植戶魏樹軍心里樂開了花。
“每年的7月中旬都是我又忙又開心的時候,這片麥子收完后緊接著種白菜。我在牧場的指導下嘗試‘麥菜復種’模式,選什么品種、怎么管理、用什么樣的機械,這些都有農業工作人員手把手地指導。今年小麥收成好,平均畝產在650斤左右,加上二茬白菜,兩茬下來平均每畝能掙2300~2500元呢,比單獨種玉米強多了。”魏樹軍在地頭算起了經濟賬。
魏樹軍口中的“麥菜復種”種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地塊上,3月末播種小麥,7月中旬小麥收獲后播種秋白菜或蘿卜。此種模式是安達畜牧場這個資源小場在十多年前為了解決耕地面積少、土地利用率低這個難題推出的一個有效舉措。農業工作人員充分利用牧場地處第一積溫帶的區位優勢,從種、管、收各個環節入手,為種植戶提供專業的農技服務。經過不斷發展和改進,“麥菜復種”模式讓一地雙收、一地多收在安達畜牧場成為了現實。
“小麥收獲后我們將使用240馬力機車懸掛偏置重耙耙地兩遍,進行標準化起壟,選用阿瑪松氣吹式播種機進行‘丸粒化’白菜種子播種試驗。先進大型農機具的使用和‘丸粒化’播種試驗,這些都是與往年不同的。”牧場農業工作人員高晨旭在地頭查看收獲進度與質量時介紹。
牧場“麥菜復種”模式的推廣在調優農業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的同時,有效推動耕作由一年一熟向復種兩熟轉變,讓增收致富成為了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