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化州市的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7月11日清晨,同慶鎮塘溪村的田埂上機器轟鳴,3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卷進機艙,飽滿的谷粒傾瀉入袋。種糧大戶李叔抹了把汗,笑得合不攏嘴:“今年畝產估計比去年高一成,機械收割一上午,就能收完20畝,省心又省力!”。
化州地處粵西富硒富鍺帶,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廣東重要的優質稻產區。今年,化州市早稻播種面積穩定在35萬畝,目前已陸續開鐮。為確保顆粒歸倉,當地農業部門提前調度1400余臺(套)農機具,推廣托管服務、訂單作業,機收率預計達99%。“我們村有1300畝水稻,社會化服務隊統一收割、烘干、收儲,每畝節約成本近百元。”梧村村黨支部書記周銓說。
好收成離不開好種子。當天上午,一場“田間選秀”,在同慶鎮山口村同步上演:20個水稻新品種,在20畝試驗田里一字排開,穗頭高低、籽粒疏密一目了然。省農科院專家現場測產,種糧大戶們邊看邊記。“‘粵禾香占’抗倒伏、米質優,‘南晶香占’穗大粒多,明年準備擴種!”種植戶周偉文眼光獨到,選種的優質水稻立馬變“潛力股”。
近年來,化州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成1500畝高產高效示范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數據顯示,富硒水稻比普通品種每公斤多賣0.6元,帶動全市水稻綜合產值突破12億元。下一步,化州將加快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的轉化落地,讓農民種好糧、賣好價,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