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臉譜中的五色分別代表什么?3D打印機是如何實現立體打印的?如何在立體面上繪畫?……在南京秦淮非遺館最新上線的“五色識人·科技傳韻”3D臉譜非遺創新工坊課程中,這些問題將被一一解答。
“以3D曲面解碼臉譜密碼,用丙烯復刻千年象征美學。”這個夏日,秦淮非遺館即將上演一場融合非遺與科技的創意體驗“好戲”。
據秦淮非遺館副館長劉委介紹,該課程精心設置了“臉譜密碼破譯”“3D打印科技賦能”“丙烯曲面繪畫挑戰”三個板塊,完整展現科技賦能下戲曲臉譜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據介紹,在“臉譜密碼破譯”環節中,專業老師將帶領大家快速記憶中國戲曲臉譜的五色象征:紅代表忠勇,黑象征剛正,白寓意奸詐,藍體現桀驁,金則代表神妖。同時,還會詳細講解紋樣玄機,如眉眼的“蝴蝶紋”象征智慧靈動,額心的“蝠形紋”寓意福澤吉祥,并以張飛燕頷紋變形為例進行示范,讓參與者提前對臉譜文化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了解。“3D打印科技賦能”環節則為課程增添別樣的科技魅力。現場將介紹3D打印技術,參與者通過建模透明艙,親眼觀看臉譜從數字建模到分層堆疊成型的全過程,感受科技與非遺的完美融合,感受科技時代的神奇與便捷。在“丙烯曲面繪畫挑戰”環節,老師將現場示范“懸腕隨形法”,教導大家如何在凹凸的3D臉模表面繪畫,并通過勾勒定位線,運用“深色打底,淺色提亮”的丙烯疊色技巧進行繪畫創作。
在經歷一場傳統與科技交融的趣味體驗后,學員們也將化身“小小講解員”,向大家解讀自己作品中所運用的文化符號和色彩用意。課程結束,每一位參與者還將獲得非遺課程參與證書。
“‘五色識人·科技傳韻’3D臉譜非遺創新工坊課程,將讓參與者沉浸式體驗非遺臉譜的創作過程,在科技與傳統的碰撞中,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這場創新課程會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非遺的傳承中來。”劉委說。
據悉,該課程將于8月2日正式開課,課程時長90分鐘,為秦淮非遺館首推“非遺+科技”創新課程。
江南時報記者 徐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