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三頓飯,是不是太多了?”
“我現在一天只吃兩頓,輕斷食減肥更健康!”這樣的話你是不是也聽過?甚至有人自豪地說自己早飯不吃,晚上六點前就斷食,堅持了好幾年,感覺身體輕松了不少。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簡單的“少吃一頓飯”,可能暗藏著健康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超24萬人、追蹤超過15年的研究指出:每天只吃兩頓飯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一、每天只吃兩頓飯,壽命竟然會受影響?
“少吃一點,身體輕松點”,在很多人心里,這已經成了健康信條。不吃早餐控制熱量、不吃晚飯輕斷食,似乎已經成了“養生新潮流”。
但研究卻給了我們截然相反的答案。
2022年,《美國營養學會雜志(JAND)》刊登的一項重磅研究分析了24萬多名成年人的飲食習慣,研究對象來自全美50個州,平均追蹤時間長達15年。研究發現:
每天只吃兩頓飯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32%。
不僅如此,每天只吃一頓飯的人,死亡風險更是飆升至49%。而不吃早餐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了21%。
這些數字背后,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你以為的“健康飲食”,可能正在悄悄傷害你。
二、為什么少吃一頓飯,反而更容易早亡?
很多人覺得“吃得少、熱量低”就是健康。其實不然。身體不是靠“少”維持健康,而是靠“穩”。
三餐的意義,不僅是“吃飽”,更是維持身體代謝節律。當你少吃一頓飯,可能帶來以下連鎖反應:
1. 血糖波動更大
長時間不進食后再進食,身體更容易出現血糖快速上升的情況,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這種反復波動,容易誘發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風險。
2. 肝臟負擔加重
少吃不等于熱量減少。很多人兩頓飯吃得格外豐盛,反而讓肝臟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營養物質,增加脂肪肝和代謝綜合征風險。
3. 胃腸道紊亂
長時間空腹會刺激胃酸分泌,卻沒有食物中和,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尤其是老年人,長期不吃早飯,胃腸屏障功能可能會逐漸退化。
4. 心腦血管更危險
中國營養學會指出,規律進餐有助于維持血脂、血壓穩定。長期不規律吃飯,會干擾血管內皮功能,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你以為的“節食養生”,其實是在打亂身體的節奏。
三、“兩個飯點”的人群,風險更高的到底是誰?
不是所有人都能扛住“一天兩頓飯”的后果。尤其是以下這幾類人群,風險更是成倍上升:
1. 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代謝率下降,胃腸功能也在減弱。長期少吃一頓飯,極易導致營養不良、肌肉流失,甚至誘發慢性病。
2. 有基礎病的人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更需要規律飲食控制血糖和血壓波動。如果進食不規律,反而可能誘發急性發作。
3. 每頓吃得很“猛”的人
不少人白天忙工作不吃飯,晚上回家一頓飽餐。這樣集中攝入熱量,反而增加腸胃負擔,脂肪更容易堆積,增加肥胖、脂肪肝風險。
四、一天三頓飯,到底怎么吃才科學?
說到底,不是吃得多,就是健康;也不是吃得少,就能長壽。關鍵是吃得規律、吃得有結構。
第一頓:早餐不能省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建議起床后1小時內進食,攝入優質蛋白(如雞蛋、牛奶)、復合碳水(如全麥面包、燕麥)和少量好脂肪(如堅果)。
不吃早餐,可能會把中午的飯吃得過飽,增加血糖波動。
第二頓:午餐要吃飽
可以適當多攝入優質蛋白和蔬菜,少油少鹽,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午飯吃得好,下午精力才更充沛。
第三頓:晚餐要清淡
建議睡前3小時完成進食,避免吃得太晚。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肉、豆腐、綠葉蔬菜,避免宵夜。
真正健康的飲食節奏,是“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
五、輕斷食≠不吃飯,別被“網紅養生”騙了
近年來,“輕斷食”成了熱詞,什么16:8斷食法、隔日斷食法層出不窮。但這些方式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基礎病患者、老年人、青少年、孕婦等人群,不建議盲目嘗試。
而且,輕斷食≠節食≠不吃飯。它的核心是控制進食時間,保證營養均衡,并不是讓你餓著肚子。
中國營養學會2022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指出:成年人每天應保持三餐規律,保證能量和營養素攝入充足。
六、與其少吃一頓,不如吃對每一頓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只吃兩頓飯,現在開始也不晚。慢慢恢復三餐制,不需要立刻變回“老三樣”,可以從調整時間和結構開始。
比如:
早餐先從一杯牛奶、一片全麥面包開始;
午飯要保證有蛋白、有蔬菜、有主食;
晚飯少油少鹽,忌暴飲暴食。
身體的節奏,像鐘表一樣精密。你每一次不規律的飲食,都會打亂它的齒輪。
飯吃得對,才是長壽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